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寰宇通志》是明朝官方修订的地理志书,在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上面都有重要的地位。谈到《寰宇通志》的编订,就不得不谈到明英宗年间爆发的“土木之变”。尽管如此,《寰宇通志》仍然在民间的一些藏书家中有所保存,诸如黄宗羲、季振宜等人均曾收藏过《寰宇通志》的部分手卷。而后又在1947年出版了《玄览堂丛书续集》,幸运的是,《寰宇通志》得以编录其中。在此之后,《寰宇通志》也广为传播。

《寰宇通志》是明朝官方修订的地理志书,在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学上面都有重要的地位。谈到《寰宇通志》的编订,就不得不谈到明英宗年间爆发的“土木之变”。在土木之变中,明朝军队惨败于瓦刺军,而且英宗成为瓦刺的俘虏。这对明朝的国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帝国上下无不人心惶惶。景泰帝登基不久之后,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朝中大臣认识到维持国内局势稳定是当前工作的重心。在于谦等人的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朝廷稳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是命太子太傅、户部尚书陈循等率其属纂修天下地理志。编纂地理志一方面可以弘扬明朝疆域广阔和博大的事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冲淡土木之变给全国带来的阴影。 《寰宇通志》 >需要说明的是,早在洪武年间,曾编纂过一本名为《寰宇通衢》的地理志书,明清之人多称为《寰宇通志》,但是此书并非我们现在所指的《寰宇通志》。在陈循等人的主持下,《寰宇通志》的编纂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景泰七年五月,该书正式编纂完工,共一百一十九卷,记载了两京十三布政司的相关地理、人文事迹。 >陈循像 >景泰八年,明英宗在宦官的帮助下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将景泰帝封为郕王,但此后不久景泰帝死于宫中。英宗夺回皇位后,开始大肆清洗旧臣,诸如于谦、王文等人被 ... ,陈循虽免一死,仍然受到重责,被发配到铁岭卫戍防。而《寰宇通志》的命运更为坎坷,根据明人叶盛记载:“此书印装已备,方欲下颁,适天顺改元,遂已”。可以得知,在“夺门之变”后不久,英宗对于该书虽未下令禁毁,但是却禁止在全国流通,在后来编纂的官方资料中,也从未有过关于此书的记载。尽管如此,《寰宇通志》仍然在民间的一些藏书家中有所保存,诸如黄宗羲、季振宜等人均曾收藏过《寰宇通志》的部分手卷。我们可以大概勾勒一下《寰宇通志》的流传概况:景泰七年修成之后,本拟公布天下,然而“夺门之变”后该书成为禁书,禁止在民间通行,一直深藏于宫中,直到明朝后期才开始陆续的流出宫中,但是刻本较少,所以大部分学者对该书的了解并不深刻,处于“只闻其名”的状态。 >郑振铎 >这种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改善。抗日战争期间,郑振铎与何炳松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文献保存同志会”,志在保存中华古典文献,为后人所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同志会”收集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但是当时国内环境动荡不安,保存文献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情,综合考虑之下,决定先出版一批史料价值高、保存完好的孤本。从1940年开始,陆续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孤本文献,因这一批多为明代的史料,所以命名为《晚明史料从刊》,后更名为《玄览堂丛书》。而后又在1947年出版了《玄览堂丛书续集》,幸运的是,《寰宇通志》得以编录其中。正是在郑振铎等人的远见卓识下,《玄览堂丛书》等一批高质量的历史文献才得以流传于世。在此之后,《寰宇通志》也广为传播。 >参考文献: >1.[明]叶盛:《水东日记》,中华书局,1980年。 >2.刘葳:《的价值及其缺陷》,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卷二十八。 > >华 兴 春 秋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赵培文 郁花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夺门之变寰宇通志明朝中国古代史历史寰宇文献土木之变寰宇天下明朝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