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日本研发此巨炮妄图摧毁南京城墙,结果被中国一举打残 当时中国军队缺乏远程火炮,因此日军十分狂妄的把四五式这类远程炮拉出来做野战炮之用,而到了南京保卫战时,日军自觉中国军队已无远程炮,便将四五式部署到第一线进行直瞄射击,妄图摧毁南京的城墙,但是英勇的南京守军还有四门榴弹炮,在观测所侦察到日军炮位之后,迅速开炮,一次便摧毁了两门四五式榴弹炮,事后日军发现摧毁自己重炮的居然是当年出口给东北军的榴弹炮,顿时觉得脸面无光,于是下另...。
知日派的悲哀:“卖国贼”标签下的曹汝霖 换言之,在卖国贼的标签下,有着另一位更为生动也更为真实的曹汝霖。留日六年后,曹汝霖学成归国,就职于新成立不久的商部。当时的外交总长陆徵祥体弱多病,部务实以曹汝霖担纲。在钱能训内阁,曹汝霖再次出任交通总长。已多年不任外交官的曹汝霖名列国贼之首,个中原因,在于为人诟病已久的袁世凯时代的“二十一条”,其主要经手人为时任外交部次长曹汝霖和时任驻日公使陆宗舆。
中国哪个朝代一战就打掉了日本千年野心? 公元6世纪时,和中国接壤的高句丽因为中国隋唐王朝的入侵,为抗衡中国,高句丽便与突厥、百济、以及与百济关系密切的日本结成同盟,而中国则与受到高句丽、百济威胁的新罗国结盟。27日,日本支援百济的水军先头船只在白江口遭遇刘仁轨军,双方进行交战,日军不利而退。在白江口失败的打击下,百济王逃往高句丽,余部全部归降,百济国彻底灭亡。
宋美龄为何屡次拒见丘吉尔:对中国有意蔑视 但是宋美龄对于是否访英,却迟迟未作决定。因为宋美龄虽然喜欢英国文学,但对于日本侵华以来英国的表现一直让人失望,所以对英国人没有信心。宋美龄出席会议,亲眼目睹了蒋介石与英国代表驻印度总司令韦维尔的争执过程。罗斯福也竭力劝诫丘吉尔不要过于轻视中国的作用。
与中国为邻的日本,缘何成为清末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之地? >中国留学生东渡日本始于光绪二十二年三月底,清朝首次派遣十三名留学生抵达日本。此后,中国留学生人数逐渐增加,1899年增至200名,1902年达到四五百名,1903年有一千名,1906年有八千余名。另外距离日本距离较近,身负祖国重任的留学生,一旦祖国有事,便可立即回国。
常德会战时蒋介石欲回香港 遭丘吉尔拒绝 11月23日上午11时,开罗会议正式开幕,参加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因此蒋介石向丘吉尔提议,在陆军开始反攻的同时,希望英国向孟加拉湾出动海军夺取制海权,切断日军补给线。接下来,会议着重讨论了中美英联合对日作战计划,通过了在缅北发动反攻作战的方案,还就打败日本后对日本的处理问题进行了研讨,一致同意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蒋介石曾向英国首相丘吉尔提出把香港归还中国,但遭到丘吉尔的拒绝。
希特勒曾三次调停中日战争最后为何都失败? 根据德国外交部档案,1937年10月下旬,希特勒密令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向日本外相广田探询日本所希望的中日和平条件。而德国热心于调停中日战争,根本不是帮助中国,而是为它的盟国日本釜底抽薪,压迫中国投降。在日本军事逼降和德国外交诱降双管齐下的局势下,蒋介石动摇得非常厉害,他主张“坚守”南京不是为了战略上的需要,而是等待陶德曼到南京来再作一次调停中日战争的努力。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三国干涉还辽有何影响 于是在德国倡导、俄国响应下,拉拢法国,结成德、俄、法三国联盟,对日本进行干涉,要日本归还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三国甚至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明治天皇宣布诏书,接受三国忠告,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同时,事件也开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端。三国干预仅仅是帝国主义引起的典型纷争。
“二十一条”只同意四条 袁世凯签署《中日民四条约》始末 袁世凯袁世凯留存在许多人心中的形象其实都不太高大,比如胡乱称帝、《二十一条》事件等,但其曾为中国权益据理力争,签署《中日民四条约》一事,却很少有人知道。紧接着,又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了签约不平等条约的要求。该条约共分为五号二十一个条款,所以被称为“二十一条”。得到“二十一条”的相关消息后,段祺瑞立即以陆军总长的名义,领衔十九省将军致电...,表示坚决反对签约,为此不惜与日本决战。
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 ... 的西原借款 段祺瑞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1917年8月,段祺瑞...也成立了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作为卖国借款的经手机关。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不惜出卖国家权益,向日本大量借款。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按照日本的意图对德、奥宣战后,不仅没有向日本提出归还山东权益的要求,反而在西原借款中进一步出卖了山东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