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宋宫词》等剧龙袍频频出错?不怪导演,这锅得清朝人来背 我之前吐槽过《大宋宫词》中宋真宗的龙袍:明明有流传下来的宋朝皇帝常服画像作为参考,可是为什么偏偏要「”自立门户”「”自主创新”搞出一套四不像呢?其实啊,在我仔细思考之后,我个人觉得,这事儿导演得负一半责任,另一半责任,还是得清朝人来负。你可能会会有点惊讶:《大宋宫词》中的龙袍搞错了,为什么要清朝人负一半的责任呢?别急,且听我细细道来。宋朝龙袍和其他朝代龙袍不同:它不奢华,样式也和其他朝代区别较大在
黄帝为什么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做自己的位置,却把位置传给孙子? 帝尧明明有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要将帝位传给舜?上古黄帝时代,关于继承人问题,是怎么决定的?老爹,今天就给你说说,这段传奇故事。炎帝和黄帝,两个人都是少典的儿子,是同胞兄弟,后来部落壮大了,两兄弟就各自成了,两个原始部落的首领。
密谋篡权,遗臭万年,秦朝因他而亡;昏庸残暴秦王二世胡亥 少子胡亥请求随侍左右,为始皇认可,也得随从。赵高别有用心,竟将玺书私自扣押。赵高出身卑贱,曾受宫刑,因秦王政(始皇)命他教授胡亥狱讼刑法诸事,故与胡亥关系密切。赵高曾犯大罪,蒙毅依法判他当死,除其官爵。秦王政因赵高临事机敏,免除...,并恢复了他的官爵。此时,赵高一心立胡亥为帝,以保富贵,以报私仇,以售其奸。他首先策动胡亥谋取帝位。
中国历史兵家武将巅峰「 ”武庙十哲”,为何没有卫青霍去病?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设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并以唐朝以前的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游览武庙,指着白起说:「”起...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将白起的画像撤去。宋徽宗时,对武庙的
战国七雄里的齐国,为何最后才被秦国灭亡? 于是,在一代雄主的带领下,秦国发动了统一六国的战争。在这10年的战争中,秦国相继将韩、赵、魏、楚、燕、齐这六个国家灭亡。在实现大政方针统一下的秦国,很快集中力量将韩国灭去,又在同一年将赵国亡国。
为什么中国长城有2000多年历史还能屹立不倒?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长城从建造至今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在这2000多年期间常常都没有一次彻底倒下过,最多就是某个城墙段遭遇的一些破坏,在重新修缮之后又恢复了它原来的样貌。是什么原因才得以让长城能够如此稳固的存在呢?事实上长城在历史的发展期间,也会出现破损或者是倒塌的状况,但很快就被各个朝代的最高统治者派人迅速修补好,因此才能够把这个奇观一直保存到现在供人们欣赏。
横扫中亚:锡尔河战役与亚历山大的东方征服之旅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已深入伊朗高原。最终,马其顿军队在诸如锡尔河战役之类的冲突中获胜,并为征服这里而永远的改变了地区历史进程。大流士的遇刺成就了对手亚历山大政治瓦解亚历山大准备同时征服波斯的所有东方省份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率军从黑海南岸踏入中亚世界。深入中亚腹地的马其顿骑兵锡尔河战役南下的斯基泰骑兵让马其顿人防不胜防起初,亚历山大的策略是派部将带着少人马出击。亚历山大巧妙的用步兵包围了
不依靠合纵,除李牧外六国中还有哪些名将,能独自战胜强盛的秦国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孙皓晖先生用这样一组短句来形容秦人的悍勇好战,在末路之时,他们仍有不认输、不放弃的精神和血战到底的勇气,仍有为邦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群天生的战士。商鞅变法后,秦国用严苛的律法压制了内斗的风气,并用「”二十等爵制”激励百姓参与对外征战,很快使秦国上下「”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迅速将这群天生的战士,打造了一支令诸侯震恐的「”虎狼之师”。秦国锐
战国名将赵奢的封神之战:对秦4连败后,赵国因何在阏与逆转取胜 本期话题从公元前282年秦军攻陷赵国的祁城、兹氏算起,直到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结束,这23年中秦、赵两军先后有过8次交锋的记录,赵军6次失利。仅有的两次战胜,一次是公元前270年赵奢取得的阏与之胜,一次是公元前269年廉颇取得的几之胜。这两次胜利中尤以阏与一战最为著名。为何在赵国屡战屡败的颓势之中,赵奢却独能逆转取胜呢?决定秦、赵两国生死命运的那场大决战是在华阳之战的11年后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