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不到四十载的大一统王朝,西晋其实比隋朝承受了更多不公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作为历史上的「”短命”大一统王朝,西晋的口碑一直不怎么好,而本应与它同病相怜的隋朝就受到了更多人的同情,人们甚至不惜为隋文帝歌功颂德、为隋炀帝翻案......若有人能为西晋执言的话,可有人愿意站在西晋的角度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吗?自一统天下算起的话,西晋的实际国柞只有37年(而非51年),隋朝38年,怎么说都比只有14年的秦朝「”翻了一番”有
子午谷奇谋为何被抛弃?魏延考虑的是战术,诸葛亮考虑的是战略 魏延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曾经向他提出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谋”:由魏延率兵1万人,从子午谷奇袭长安,而诸葛亮率主力从斜谷道出兵,二人会于潼关一带,一举而定咸阳以西。《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这里所说的「”韩信故事”,指的就是楚汉战争时期,韩信教刘邦在蜀中「”明修栈道”而他则率军「”暗度陈仓”取关
魏蜀吴三国谁是正统?看两晋南北朝史家观念 台湾省学者王文进说:「”三国史的错综复杂,也在魏蜀吴各地史家争相追忆故国家邦之人物神采山河风情的...中悄悄展开来”。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三国乱局,随即陈寿的《三国志》问世,曹魏承有正朔。而后习凿齿认为魏蜀吴「”三家不能相一”,并且对蜀汉给予同情。南宋的朱熹直接将正统归于蜀汉,而后小说《三国演义》更是「”尊刘贬曹,孙吴靠边站”。历史是叙事,小说是抒情。三国时期随后就是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
司马懿晚年造孽,造成此地 ... 绝迹,脱离华夏四百年 司马懿为人阴狠无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正因为他的阴狠,使得他在晚年的一次平叛行动中作下一孽,遗祸中原四百余年。后来公孙渊率军突围,被司马懿所...。但司马懿担心公孙氏在辽东根基太深,会死灰复燃,毕竟辽东距离中原太远,中央往往鞭长莫及。这些都是司马懿造的孽,自从司马懿就...势力迁出辽东后,一直过了差不多四百年,在唐高宗时期才平定高句丽,拿回了辽东故地。
司马氏篡魏可以如此顺利,全靠曹氏队友送上门,捡了大便宜 曹爽是曹操养子,大司马曹真的长子,曹睿去世之后,其和司马懿一并成为托孤大臣,辅佐年纪八岁的少帝曹芳。也正是因为曹爽同为曹魏宗室,他的这些行为并没有遭到其他曹氏政权人物的防抗,可以说一切都极为顺利。此时的曹芳已经17岁,早就懂事,再加上郭太后被软禁,满朝上下倶知曹爽嚣张跋扈,曹爽这个罪名可谓实打实。也是在此时,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掌权。司马昭立即亲率二十六万大军征讨诸葛诞,于次年尽诛反贼。
为何西晋建立15年后才灭掉东吴? 司马氏以天下一统为己任,于公元263年出兵灭掉了蜀汉。按照司马昭的设想,灭蜀三年后,即可顺长江东下,灭掉东吴。但是东吴灭亡的时间是在公元280年,此时距离司马炎废魏建晋的公元265年,已过去整整15年了。综合实力远强于吴的晋,为何用了15年才灭吴统一呢?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蜀汉是三国实力最弱的。蜀汉只占据益州一个州,东吴则占据扬州、荆州的大部,交州。东吴的人口差不多有曹魏的一半,230万人(在籍)。
三国七大名将都曾投降,六人名垂青史,偏偏此人世代遭到唾弃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三国是一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名将多如过江之鲫。身为将领,都会以为主效忠为荣,但三国时期的七大名将都曾做过投降之事,而且六人都名垂青史,偏偏此人世代遭到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