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要迁都西安,为何最后放弃了?刘伯温:天命难违 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建议也是相当重视,他认为刘伯温的虽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但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因此,朱元璋是有了迁都的想法,不过朱元璋第一个想要迁都的地方不是西安,也不是洛阳和开封,而是他的家乡安徽凤阳。最终朱元璋被刘伯温给说动了,他放弃了迁都凤阳的打算。1398年朱元璋死了,迁都一事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而这个遗憾却被四子朱棣完成了。
朱元璋最倒霉的一个儿子,死时只有二十八岁,没有后代 朱柏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二子,出生在洪武四年,生母是胡顺妃。胡美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为他生下朱柏。洪武十一年,朱元璋第二批分封自己的儿子,朱柏被封为湘王,藩地在湖广的荆州,算是一个好地方。靖海侯吴祯死在洪武十二年,儿子吴忠继承了侯爵,洪武二十三年被划为胡惟庸党,靖海侯的爵位被夺走。洪武十八年十月,湘王朱柏正式前往荆州。
汉武帝唐玄宗晚年 ... 太子,为什么朱元璋可以和朱标父慈子孝? 龙椅在历史上皇帝和太子的矛盾从没有断过,像汉武帝唐玄宗这些公认的明君,都曾晚年...太子,而...人如麻的朱元璋,却能和太子朱标和睦相处,这是为什么呢?赐毒酒二、身边的小人作祟其次汉武帝和唐玄宗晚年,一个沉迷于长生,一个沉迷于美色。但是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和马皇后是相当信任的,这可能是从小失去父母的朱元璋,对亲情的渴望吧。朱元璋所以真正造成这样的原因,除了对权利的贪恋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信任。
从一个农民当上开国大将,他的死却一直被人利用 1353年,已经从军的朱元璋、汤和奉郭子兴之命回乡募兵,两人一见语合,22岁的徐达扔下锄头,跟着朱元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两年后,同为红巾军的郭子兴、孙德崖部,终于撕破脸皮刀兵相见。郭子兴抓住了孙德崖,而孙德崖的部队则扣了朱元璋做人质。徐达得知后,毅然只身入敌营,劝服对方以自身为质,换取朱元璋回营解决...。后来在朱元璋接收郭子兴的势力时,徐达起着主要作用。
洪武三年,明朝江山大定,明太祖开始论功行赏,分封部众 朱元璋1368年登基,1398年去世,在位的31年里,一共分封了10个公,52个侯,3个伯。这些为大明江山立下卓越功勋的人,最后竟大多被处死,甚至灭族,能够善终者寥寥。洪武三年,分封了6位公爵,号称开国6国公。韩国公李善长排名最首,郑国公常茂居末,且此次受封常茂主要是因其父常遇春功绩,李善长则是6人中唯一的文官。洪武元年出任左丞相,爵封宣国公。
面对蒙古统帅王保保的入侵,洪武皇帝朱元璋只说一个字:「 ”打!” 原来,他打算突袭兰州,没想到半路上遇到了于光。双方冲突厮...之下,兰州卫就接到消息,有了准备。扩廓帖木儿这次突袭,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失败了。也由于是潜军来袭,并没有携带足够的攻城器具,况且,这也不是蒙古军所长。可见平原野战虽为蒙古军所长,但城堡攻坚战却为其之短。扩廓帖木儿不得不重新作出思考,重新调整战略和战术了。的确,明军来袭。
从举兵「 ”靖难”到继承并发扬,浅谈明成祖朱棣的削藩之策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诸王,希望天子「”隆亲亲之恩”,诸王藩辅帝室。朱元璋为此告诫太子朱标,汉时所以发生七国之乱,在于轻易削夺诸侯土地。天子只有敦睦九族,才能使藩王尽臣子的本分,拱卫帝室。太子朱标早亡,这番话也不知道有没有传给他儿子。就算有,年轻的朱允炆恐怕也未必赞同,而自有一番见解。建文帝元年,朱允炆才当上皇帝,就着手进行削藩,将周、代、湘、齐、岷王都废为庶人,召辽王返回京师,并削去宁王朱权的护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