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

古人为什么不用标点符号?

古人读文章也会有停顿,不过在文章本身却没有标点符号,他们是根据文章上下文的逻辑意义来停顿的,当然,这难免出错。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进步的东西就该学

曹靖华自然而然地成了《白话报》的热心读者,并模仿着用白话作文,用标点符号断句。接着,把曹靖华的作文本狠狠地扔到地上。>老学究见压不服曹靖华,只好请来校长,想让校长把这个不驯服的学生开除。但校长是位比较开明的忠厚长者,听了双方的陈述后,不仅没有责怪曹靖华,反而批评老学究不该以势压人。

“句号”

在一次教育界聚会上,艾森豪威尔被安排发表演说。当时,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根据预定程序,他将在最后上台。艾森豪威尔如果照本宣科,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只见艾森豪威尔微笑出场,环视了一下昏昏欲睡的听众,然后不紧不慢地说:“每一篇演讲稿,都应该有标点符号。每一场报告会,其实也应该有标点符号。而我呢,便是今天的标点符号中的句号。”演讲厅气氛大变,艾森豪威尔才进入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