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

了无功德

事实上,梁武帝的善行,岂是毫无功德?禅师所说的了无功德,是说明在禅师的内心,并不存在一般事相上“有无”对立的观念,我们唯有通过了“有无”对待的妄执,才能透视到诸法“是无是有,非无非有,是可有是可无,是本有是本无”的实相,这种超越向上,是禅家必经的途径,这种境界才是禅家的本来面目。

保志大师:奇行世难知

保志的名声越来越大,很快京城的士庶僧俗,纷纷拜他为师。保志往复问难三四回,便笑着说:“如果固定不变的体性是虚空不实的,这也不可能,难以理解。”保志闻名于世,显现奇迹有四十余年,男女恭信的有无数人。

为梁武帝讲法七昼夜的帝师——僧达法师

南北朝时的高僧僧达法师,曾受到当时四个皇帝的礼遇,名震一时。梁武帝弘扬佛法,僧达法师听说后前去拜见。在第七天讲完时,武帝向僧达法师深施一礼。随后,武帝传旨,让僧达法师住在同泰寺,供给丰厚。每十天,武帝都要请僧达法师到皇宫一次,为他讲授佛理。先后请求七次,梁武帝才批准。废帝从僧达法师受了戒。文宣帝向僧达法师保证自己要行十善,僧达法师这才前往。文宣帝听说僧达法师已死,感到非常震惊。

菩萨应化的故事

弥勒应身的傅大士傅大士,齐明帝时东阳郡人。父名宣慈,母王氏,世业为农。有小偷常来光顾大士的菽麦瓜果等物。一日当宴坐之际,忽见释迦、金栗、定光三佛自东方而来。郡守捉又放大士是菩萨不久,僧尼道俗四众都来问询作礼。大家闻听后都说:“此三昧唯有十地菩萨才有。”由此大家都知道了大士是十地菩萨示迹而来的。为设斋会卖妻养众大士为了化渡群伦,先化妻子令发道心。其妻子自此纺纱,为人做工,从不稍事休息。

廓然无圣

达摩其年十月十九日,自知机不契,则潜过江北,人于魏邦。(译文)当时梁武帝问:“什么是佛圣第一义?”武帝不能领会达摩的话,变了脸色,不再言语。达摩心知武帝不契禅机,于谊年十月十九日悄悄渡过长江,进入北魏。

为护法不惜犯天威

众僧此时被吓得面如土色,双腿战抖不已。但武帝为显示其开明,强忍著没有发作。此时,众僧已为慧远所说的惊得目瞪口呆,惟恐他会遭不测。武帝虽想加害慧远,但因为理屈词穷,不便下手,而其灭佛之心更加坚定。佛教遭到惨重的打击。退出大殿后,上统等法师上前握住慧远的手,声泪俱下:“天子的威势难以犯触,你能穷经理而护佛法,的确是活菩萨。武帝的罪过不可恕。你为护法尽了心。”

梁武帝与佛教的渊源

梁武帝与佛教的渊源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兰陵都里人,萧何丞相二十四代的孙子。>>舍道奉佛,诏文述志>>武帝在未信佛教以前,是崇奉道教的,对于道教的教义有深刻的研究。>>有一次,武帝与志公登钟山的定林寺。出葬时,武帝驾车亲临致典。第二天,武帝诏诸沙门说明梦中之事,征询他们的意见。于是武帝亲自披览三藏佛典,撰著仪文,经过三年,水陆大斋的仪文撰成了。现今信佛者以面粉代生物为祀者,说是当时梁武帝所提倡的。

北魏

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前期的统治仍带浓厚的奴隶制色彩,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激起各族反抗。北魏雕塑艺术,集中表现在当时的石窟寺中。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均田制和改革鲜卑旧俗、实行汉化政策。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者力求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使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并与汉族地主紧密结合,更有效地共同统治各族人民。

拓跋焘

拓跋焘,魏太武帝,中国北魏皇帝。泰常八年拓跋焘即位。拓跋珪在向东西扩张的同时,北魏也警惕北方柔然的威胁。拓跋焘7次率军进攻柔然。拓跋焘注意西域的交通。拓跋焘为人勇健,善于指挥。作为一个统治广大胡汉各族人民的胡族君主,拓跋焘维护鲜卑地位,猜疑其他各族和他祖父拓跋珪相似,动辄...戮。而北魏境内也再无后顾之忧,拓跋焘得以兵锋南向。中常侍宗爱于承圣元年谋...拓跋焘。

陈武帝横行霸道一辈子,死后30年被挫骨扬灰

当萧映遭遇危机的时候,向陈霸先求救。陈霸先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赶往广州,一战成名,活捉叛军副将。陈霸先血战三年,灭了李贲的小朝廷,收复北越全境。侯景造反,把86岁高龄的梁武帝囚禁在台城,活活饿死。559年,陈霸先死了,活了56岁。30年以后,南陈被隋朝的杨广消灭。仇人的儿子挖开了陈霸先的陵墓,砸开棺材,扒出尸骨,烧掉之后,倒入池塘喂鱼,下场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