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崇圣护教因果观 梁武帝崇圣护教因果观明伦月刊393期2009/4文明而具教化的功能,能令众生离苦得乐者,方得谓之文化。帝王之弘护,应以梁武帝为最。学界人士见梁武帝致力崇圣护教,却遭台城之困,就误以为「因果非真,学佛无益」,还着书立说阻人修行。齐武帝命萧顺之平定帝子之乱,他因受太子私托而处死帝子,恐皇帝追究,惭惧而死。梁武帝即位後招贤纳谏、崇圣兴学、定礼正乐、布德施惠,天下从此安定四五十年。观梁武帝一生事迹,知因果不虚。
保志 (奇行世难知) 武帝大怒,下令派人检视后堂,四处找寻,没有保志的踪影。保志走后,盆中的鱼儿仍旧活泼泼地乱跳。保志与朝中许多显要都有交往。保志往复问难三四回,便笑着说:“如果固定不变的体性是虚空不实的,这也不可能,难以理解。”保志闻名于世,显现奇迹有四十余年,男女恭信的有无数人。保志本姓宋,金城人,他的年纪推算起来,当在九十七岁上下。
求那跋陀罗 (大乘摩河衍) 为了追随正法,求那跋陀罗弃家潜逃,到远方求师访友。跋陀罗为人谦和谨慎,对老师极尽礼节。他不耐烦地伸手制止跋陀罗。会见结束了,跋陀罗仍被奉为高僧。孝武帝在东府举行宴会,王公大臣齐集,下令召见跋陀罗。当时跋陀罗未及净发,须眉皆白。跋陀罗迈步登阶,孝武帝上前相迎:“摩诃衍不负远来之意,但惟有一在。”跋陀罗在秣陵境内凤凰楼西侧造寺。跋陀罗在雨中静立,如黑色的石头。
慧远 (冒犯天威) 武帝虽想加害慧远,但因为理屈词穷,不便下手,而其灭佛之心更加坚定。退出大殿后,上统等法师上前握住慧远的手,声泪俱下:“天子的威势难以犯触,你能穷经理而护佛法,的确是活菩萨。武帝的罪过不可恕。你为护法尽了心。”慧远之名远近传播。很有意思的是,当初慧远为护法挺身而出,与天子争辩,几乎丧命。现在,慧远又因弘法而受到皇帝的器重。慧远在这六名高僧中,名声最盛。慧远生性质朴耿直,严肃认真。
祭祀典礼,绝非愚民 南北朝时,于翼出任安州的总管。当时发生大旱,水都干涸了。依照旧习俗,要去白兆山祈雨。于翼来到被拆除的神庙原址祭祀,当天立即下了滂沱大雨,老百姓非常感念他。(评)周武帝废止祭祀、毁灭神庙,借口要破除迷信。于翼祭祀得雨,导致神喜民欢。古代圣人制定祭祀的典范和礼仪,是确实知道鬼神的情况,绝对不是在愚弄人民。
因果故事:冥报记白话 冥报记白话(唐)吏部尚书唐临撰凡夫白话译采银沙人冀州擒奴梁时一寒士陆仁茜崔浩周武帝冀州小儿赵士亡女潘果王五戒宋司马文宣宋王胡隋皇甫兄弟隋赵文若唐赵文信唐姜滕生唐咸阳妇人梁氏唐傅弈唐兖州人唐李义琰唐卢元礼唐僧玄高侄儿唐裴则男唐路伯达唐王怀智唐夏侯均唐王会师唐李信唐倪氏妻皇甫氏采银沙人东魏末。冀州擒奴北齐时有冀州人。食毕又与鞋令著之。视其巾内余糜及鞋。是故今日但蒙许官。
不畏瘟疫,尽心照料 庾衮是晋朝武帝咸宁年间人。当时发生大瘟疫,他两个哥哥都已经病死了。他二哥瘐毗也病危,父母和家人也都逃到外地去避难,只有庾衮留下来,不肯离去。他亲自照料二哥,调理汤药,昼夜不眠不休,而且抚着棺木,悲伤感叹。经过了一百多天,瘟疫平息,家人才回来。不但庾毗的病痊愈,连庾衮也安然无恙。
宝志公传奇故事 释宝志俗姓朱,金城人。武帝大怒,派人去检查宝志的住处,守门人报告说,宝志出门好长时间了,在省,正以黑墨涂抹他的身上。永明年间,宝志经常住在东宫的后厅。宝志的先见之明,像这次一样的,并非一次两次。宝志自此常常出入于皇宫,经常出现在台城里。宝志在世上出名显奇共四十多年,崇敬信奉他的男男女女不计其数,但他喜欢用小便洗濯头发,俗众与僧人暗中都有讥笑他的。
宝志和尚吐活鱼 释宝志俗姓朱,金城人。武帝大怒,派人去检查宝志的住处,守门人报告说,宝志出门好长时间了,在省,正以黑墨涂抹他的身上。宝志常常在隆冬数九光着身子走路,出家道人宝亮想要送给他一件和尚穿的衣服,没等开口,宝志突然到来,伸手拿过那件衣服就走了。宝志自此常常出入于皇宫,经常出现在台城里。宝志便从嘴里吐出一条小鱼,鱼鳞鱼尾都完好清晰,武帝见了深感惊异。即追小和尚来到僧
梁祖武帝迎请释迦像感应 梁祖武帝迎请释迦像感应梁祖武帝。案佛游天竺记及双卷优填王经之佛。王臣思见于国王遣三十二匠。及赍栴檀请大目连神力。时决胜将军郝骞父花等八十人。具状祈请舍卫王曰。更克此檀人图一相。卯时运手至午便就。深作利益者是也。骞等负第二像行数万里。所将人众及传送者。乃闻像后有甲胄声。此像名三藐三佛陀。自从至彼大作佛事。至天鑒十年四月五日。帝与百僚徒行四十里。帝由此蔬食断欲。至大津三年五月崩。湘东王在江淩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