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浩

荀羡:东晋大臣,寻阳公主的驸马

东晋大臣,东汉侍中荀彧六世孙、光禄大夫荀崧之子。>出身魏晋名门"颍川荀氏",初娶晋元帝之女寻阳公主,拜驸马都尉,擢为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升迁北中郎将,世称荀中郎。荀羡十五岁时,将迎娶晋元帝司马睿之女寻阳公主,但荀羡却不想与皇室结姻亲,竟出奔远走。荀羡于是奉诏领兵北上救援,但到琅邪郡时因畏惧强悍的前燕军队而不敢前进。荀羡于是领兵到东阿讨伐,并阵斩慕容兰。

为北伐买单?王羲之能咽下这口气吗?

>桓温>桓温北伐>王羲之在会稽一边游山玩水一边冷笑:这仗根本就没想打,没有士气,没有必胜的信心,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不败就怪了。王羲之终于忍不住了,劝了殷浩一顿,最后隐晦表示,再要打仗,这种冤大头的活儿我不干了。>但是永和十年,桓温又北伐了——谁也没把王羲之的建议放在眼里。因为,在这次北伐之前,一向对政治表示忧虑的王羲之组织了一次让他流传千古的雅集。

王羲之被二流人物王述羞辱 看破红尘退出官场

位于山东临沂的王羲之塑像。王羲之没想到,被一个根本看不起的二流人物踩在脚下嘲讽羞辱。从此,王述洗心革面,180度大转弯,又出任市级高官,清正廉洁无人可比。王羲之和王述积怨很深王羲之始终看不起这个“笨头笨脑”的“二流人物”。殷浩被废后,王述服丧期满,调任扬州刺史,做了王羲之的顶头上司。王述上任后,走访了会稽郡所有的领导,视察了每个角落,却绕开了会稽郡的最高长官王羲之。361年,59岁的王羲之在会稽去世。

东晋时代独特的政治制度

   从司马睿开始的东晋每一个皇帝都没有真正地掌握过政权,而由一两个权臣代理。而且权臣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受到来自朝廷其他官员的制约,即使是这种君主无权,重臣掌权且受到朝廷制约的政权模式,其实可以看作中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对应英国或日本的君主立 *** 权来...

娶皇帝女儿妹妹嫁给谢安 他是东晋的永和名士风流之宗

刘惔别名刘尹、刘恢,出身官宦世家,是东晋著名清谈家,被誉为永和名士风流之宗、魏晋八君子之一,他以看人能力闻名于世。刘惔是当时清谈的主力之一,又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因此他自视甚高,跟王羲之、桓温等人说起话来都是一副高贵的样子。谢安>刘惔生于官宦之家,娶的是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司马南弟,妹妹刘氏嫁给了权臣谢安。于是刘惔问那个奴仆和郗愔比如何?刘惔表示司马昱大有进步,但还是属于二流清谈之人。

东晋名仕殷浩自视甚高,最后却一败涂地的故事

随着朝局的动荡,当时位高权重的桓温逐渐把持了朝政,简文帝为了扶植力量对抗桓温,再次邀请殷浩出山。简文帝任命殷浩为扬州刺史,派殷浩北伐收复失地,给他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殷浩也是信心满满,立下豪言,要收复洛阳失地,重修西晋皇陵。于是殷浩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出发了。殷浩看到桓温写的信十分激动,彻夜难眠,写好回信后反复从信封中抽出来查阅,生怕写错一个字,结果最后忘了把信装回信封了。

殷桓相侮

殷浩年轻时与桓温齐名,两人谁也不服谁。一次,桓温故意讥殷浩说:“你怎么能和我相比!”>又有一天,殷浩作了一首诗给桓温看,桓温存心侮辱殷浩说:“你这劣作不要给我看,给我看,我将拿出来示众,到时你名声扫地可不要怪我!”

东晋名臣殷浩简介 怎么评价殷浩

东晋名臣殷浩简介殷浩,字渊源,陈郡长平人,豫章太守、光禄勋殷羡之子,东晋时期大臣、将领。因此,桓温和殷浩的两股势力开始令东晋朝廷内部矛盾激化。永和九年,殷浩中计兵败许昌,桓温趁机上表弹劾,朝廷只得将殷浩废为庶人,流放东阳。永和十二年,殷浩病死于东阳,时年53岁。>怎么评价殷浩>时人评论:“思纬淹通,比羊叔子。”

桓温与殷浩_殷浩死于哪里_永和九年殷浩北伐_

二人一同前往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司马昱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此时适逢殷浩的父亲殷羨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永和八年,殷浩上表北伐,进攻许昌、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