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司马睿开始的东晋每一个皇帝都没有真正地掌握过政权,而由一两个权臣代理。而且权臣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受到来自朝廷其他官员的制约,即使是这种君主无权,重臣掌权且受到朝廷制约的政权模式,其实可以看作中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对应英国或日本的君主立 *** 权来看,皇帝就是女王或天皇,权臣是首相,朝廷自然就是议会。

  在这种制度下,大臣要想保住权力,就不得不对朝廷做出种种妥协或讨价还价,即使是强大如桓温,睿智如谢安等也经常和朝廷扯皮搞斗争。在这种斗争下,也使得能当上大权臣的大臣都不太笨。回顾东晋一百年的历史,成为权臣的人无论是王敦、祖约、桓温、桓玄、刘裕等武人出身的,或王导、庾翼、谢安等文人出身的,或庾亮、褚裒、司马道子等面人出身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搞内斗。不会内斗的祖逖就被剔出权力圈。
  但这种内斗并不全是坏事,从小处来说使得东晋权力的接力棒始终处在流动的状态,动就有活力,也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不称职的官员一接近这个权力圈就被刷出去。这使得汉族大朝代多次出现的宦官政治(对比一下汉、唐、明)在东晋从没出现过(废话,宦官是皇帝用的,皇帝没有权,宦官吃什么去?),也没有出现奸臣政治(对比一下蔡京、贾似道、严嵩、和珅)。从大出说这也让东晋在北方强大的武力压制下始终不倒下,还经常能组织多次有效或无效的反扑。对比后来的南宋时期,毫不怀疑南宋的国力要比东晋强大的多,金和蒙古的实力与南宋的对比也绝没有东晋和前秦的对比悬殊大。但南宋却早早亡国而东晋却始终维持着对北方的攻势,而且是越后期东晋的战斗力就越强大。
  继续向下推导:如果刘裕只是维持了这种权臣制度没有推翻东晋的话,东晋是否有收复失地的可能而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大国呢?这不是没有可能。但症结出在哪里?
  这还得要回头从玄学和门阀制度上找原因。
  东晋为什么会出现君主立宪制的萌芽?为什么后来的中国没有走向类似西方的完备的君主立宪制?为什么中国的历史在东晋拐了个弯,又回到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且专制程度不断增强到20世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魏晋时期的士族政治,或者叫门阀政治。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都和门阀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一齐发生、发展、灭亡。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支门阀贵族是位于山西闻喜县的裴氏家族,是活跃在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政坛上强大势力。出了几百个状元、驸马、将军、宰相等,(抱歉具体数字没查)有道是"天下无二裴"。但目前在中国已经很难找到门阀政治的痕迹了,而在奉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和日本,还可以看到这种世代相传的大家族政治或大家族经济模式。比如英国的爵士家族有很多已延续了近千年,他们仍然保存着自己的古老的族徽和礼节仪式,日本也有许多的政治家族,有的一家六七代都是日本政坛上的活跃人物。而在门阀制度破坏殆尽的中国或俄罗斯等国家,一百年前的政界要人,他们的后裔几乎都成为了普通百姓。
  门阀政治在东汉已经有很深的苗头了。东汉末期河北大军阀袁绍的口头禅就是"俺家系出名门,四世三公",就是说袁家每一代先人中都出过国家的最高级官员。到了三国时期的东吴就是门阀制度的典型国家。东吴的诸文臣武将中,一大多半都是出身江南的名门望族,千万不要信三国演义上说的孙权求才若渴如何寻访大贤等等,其实除了孙坚的老部下和孙策刚出道时的发掘出来的周瑜鲁肃等勉强可以说是小地主以外,到孙权时候进来的新人基本上都是出身于江南四姓的的顾、陆、朱、张或与他们有各种各样乱七八糟裙带关系的亲友团。
  造成门阀政治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没有一种有效的官员选拔录用制度,(比如后来中国实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士族出身的官员最大的威胁。唐朝时的朋党之争,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出身的官员和门阀制度出身的官员之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巨大差异) *** 选拔官员主要看名气,名声大的人容易当官,甚至名人的门生或门生的门生也比普通人容易当官。所以,如何让自己尽早尽快出名,成为当时年轻人的最主要任务。出名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钱、地位和荣誉。东汉的时候就有一位叫许武的人,和他的弟弟都是不学无术狗屁不通的家伙,为了出名,许武的爹死了后商量分家产,把大部分家产都据为己有,只给弟弟一间破房,这样弟弟就以谦让而"举为孝廉",等弟弟升官了后许武又把大部分家产送给了弟弟,这样哥哥也因为谦让而"同举孝廉"。(初中的课本上有一首东汉时的民谣,对这种体制作了深刻的揭露: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还有什么孔融让梨陆绩怀橘等少年出名的神童,诸葛亮庞统并称为卧龙凤雏等等,大都有着作秀的成分。
  曹操刚起兵时候的许多谋士都是靠互相举荐、互相吹捧而上任,而他本人也是出身于这种臭哄哄的"孝廉",所以曹魏后来就实行了一种叫做"九品中正制"的制度,由中央派官员到地方去品评人物,把知识分子定为九品,作为录用新官员的依据,以打击地方上的浮夸风。这种方法开始或许有些成绩,但官员同志对地方的具体事务不熟悉,越后期就越容易抓瞎,为了省力气就基本上只注意预选者的身世背景,就造成了一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样门第越高,族人官越大,而族人官越大,他的出身门第就越高,形成了一种新的恶性循环。而且这种恶性循环不因朝代变迁而改变,因为即使老皇帝下台了,新主子只要还实行这种考察官员制,只要我的名门望族不倒台,他就还得从里面选人。所以门阀子弟根本不需要对自己的朝廷尽职尽责,他们只需要对自己的家族尽职尽责就够了,什么 *** 倒台、国家换代对自己来说比换鞋垫还无足轻重。而且也不能对国家尽职尽责,因为一旦对老的国家尽职尽责了,新主子来的话自己的脑袋掉了是小,家族破败了才是罪不可赦的大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保住了自己的门第和血统,就是保住了自己政治权势、社会地位和经济财富的基础。
  既然这帮人不能为国家出力,那么平常没事干的时候只有练嘴皮子来消磨时光,用现代话叫做"聊天",并将其美其名曰"清谈"。下面是某词典对"清谈"的解释: 清谈 魏晋名士以清谈为主要方式,针对本和末、有和无、动和静、一和多、体和用、言和意、自然和名教的诸多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清谈的进行有一套约定俗成的程式,清谈一般都有交谈的对手,藉以引起争辩。争辩或为驳难、或为讨论。在通常情况下,辩论的双方分为主客,人数不限,有时两人,有时三人,甚至更多。谈话的席位称为「谈坐」,谈论的术语称为「谈端」,言论时引经据典称作「谈证」,谈论的语言称为「谈锋」。在清谈的过程中,一方提出自己对主题内容的见解,以树立自己的论点,另一方则通过对话,(晋朝历史 www.lishirenzhi.com)进行「问难」,推翻对方的结论,同时树立自己的理论。在相互论难的过程中,其他人也可以就着讨论主题发表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称为「谈助」。到讨论结束时,或主客双方协调一致,握手言和,或者各执一辞,互不相让,于是有人出来调停,暂时结束谈论,称为「一番」,以后还可能会有「两番」、「三番」,直至得出结论,取胜一方为胜论,失败的一方为败论。
  平心而论这种辩论并不是一件需要全盘否定的活动,但如同八股文一样,本身是一种很有意境的文章格式,一旦成为科举范文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就变成大的吓人的怪物。清谈也是这样,工作之余偶尔为之可以娱乐身心,但一旦全社会全民究其一生都搞这个的话,带来的后果只能以恐怖来形容。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谈资总是有限的,当谈到再无可谈的时候就要变着法来生事了。
  事实上这些门阀子弟大都不学无术,不要指望着他们能在哲学理论上有什么建树,对于这帮人来说清谈的内容主要有三种:
  一,没事嚼别人的舌根。点评别人如何如何,从对方的外貌身世开始说起,一直到品格、才华,性格等等,并把它美其名曰"品藻人物"。用一些耸人听闻的语言来描述一个人,比如"飘如流云,矫若惊龙"、"岩岩若孤松之立,朗朗如日月入怀"等肉麻当有趣的鬼话。对于这些门阀子弟来说,想办法吸引某个有地位的清谈家对他说出这样的评价,比摇出五百万大奖还要重要。
  二、议论时政。因为嘴臭而杀头的门阀子弟也不少,但大家仍然把此当作一种充满危险和 *** 的竞技活动,这竟然是余秋雨老爷爷大发感慨魏晋不让知识分子活命的原因。 别看他们绝对不会为国家出一点力,但从一旁发表的对施政方针的高见往往洋洋洒洒不下数万条。本章的主人公桓温就经常受此所累。不过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发明了清官浊官等有趣的分类,就是说,整天闲谈不干事的官员,是高贵的士族门阀代表,因为他们经常搞清谈,所以称为"清官"。清官里面还要分一清、二清、三清等等,谢安就是清官的典型,而对于那些成天忙里忙外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大都是寒门出身,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都是所谓"尘世间的浊事",被称为"浊官",桓温就是东晋第一个大浊官,需要列入《东晋*奸臣传》。
  三、制定出门阀士族的游戏规则。给门阀士族划分出什么侨姓、吴姓、郡姓、虏姓、着姓、甲族、冠族、右族、旧族、膏梁、华腴、高门等奇怪的称呼,比如王这个姓很普遍,但东晋大权臣王导出身的这一支则是天下所有王姓里面最高贵的。他们住在建康城里秦淮河畔的乌衣巷,称为"万王之王"。其根据就是东晋那些蠢猪皇帝奉行的血统论,还有一个就是狗屁不通的嫡庶论。一家里面血统最高贵的正妻生的儿子称为"嫡",第一个儿子称为"长",那么嫡系长子就是最尊贵的儿子,其他的儿子就是庶出。他们长大后就会碰到许多莫名其妙的霉气。这种风气影响了全中国。比如上章说的慕容皝的哥哥慕容翰,还有后面慕容垂的儿子慕容盛,都是嫡庶论的牺牲品。这样一来,一家兄弟里面为了争执所谓的尊卑关系,就变着法想出各种缺德的点子,给自己的娘和兄弟可以尽情地泼污水、穿小鞋,导致"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奴"的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我认为这就是中国没有把君主立宪制实行下去的原因。因为只要后来出了某个新主子推行新方法拆了门阀政治的台,伴随门阀政治而来的那些衍生物必然也跟着扔光光,就象科举制度淘汰了士族制度一样,伴随士族制度而来的那些风俗,比如玄学和魏晋风度都成为了历史。而英国和日本皇室的千年的稳定,也许就是君主立宪制能得以实行下去的原因。
  正规的科举制度隋朝才得以确立,在此之前的考试制度都只能说是瘸子里面选将军,比如后赵石勒和前赵刘曜对峙时候双方都推行的考试选拔官员制度,来考试的学生也必然是贵族,平民别说考试,连进这种学校的资格也是没有的。
  门阀政治在东晋达到辉煌,紧来的刘宋和南齐更是将门阀制度奉行为圭臬,一直到南梁时侯景下达了灭王谢令才出现衰落,而北魏由于孝文帝的改革,把门阀政治制度一点不漏地学了回去,结果后来也出现了不小的门阀势力。
  门阀政治给东晋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晋书》从第三十到八十六卷是东晋人物列传,共记载了542人,其中门阀士族159人,他们的子弟门生215人,皇亲国戚105人,少数民族1人(段匹磾) ,其他62人(注意这个其他,并不表示都是出身贫寒,比如陶潜,就是陶渊明,曾祖父陶侃也几乎当上东晋的大权臣,只因为不是门阀出身,子孙沦落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步)。这样看来,东晋的一部历史,基本上就是豪门的历史。
  这些大门阀靠着门生、同僚、婚姻甚至齐名(比如说北乔峰,南慕容,那么乔峰就算从来没见过慕容复,乍一见面也要客客气气的)等关系勾结在一起,尤其是婚姻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东晋最高贵的王谢两姓除了皇族外是不会轻易下嫁给别人的,而中国又有同姓不婚的规矩,所以只能是姓王男子的找姓谢的女子当老婆,或者是姓谢的男子找姓王的女子当老婆,要么就是进宫和 *** 多的出了名的司马一家子联姻,这就是晋书皇后传里什么王皇后、谢皇后多得满街站的原因。结果生下来的子孙更是 *** 中的 *** ,当然不否认王谢两家的子弟中聪明人还是有的,比如王羲之等,但总的来说是 *** 居多。(又想起中国最伟大的小说红楼梦,曹雪芹忽略了一个基本问题,就是那四大家族近亲结婚这么多代,到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一辈应该是满堂 *** 才对也?)
  门阀贵族成为东晋社会的大肿瘤,除非犯下谋反大罪,否则国家的法律是不能约束他们的,那么遭殃的只有下层官员和老百姓了。而如果有某些稍微清醒的家伙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的话,必定遭到整个门阀阶层的群殴。继承大权臣王导位置的是庾亮,庾亮死后他的弟弟庾冰接任大权臣的职务,庾冰的弟弟庾翼则把持东晋最重要的外镇官员荆州刺史一职。庾冰性格谨慎,而庾翼则年轻气盛。当时荆州下属的长沙县长殷羡的贪污之大全国闻名,庾冰害怕弟弟闯祸,事先关照庾翼不多管闲事。而这个殷羡敢于大贪的原因不值一提,就是他儿子殷浩在东晋名气很大。(注意这时的殷浩还是个孩子,十年后走上东晋政坛,而殷家本不算什么高门贵族,不过倚仗儿子年少成名,将来只要不早夭必定一帆风顺罢了)庾翼一听这个原因当即就如同贾雨村看了护官符一样,不敢下手。然后向哥哥大发了一通脾气,讲了一大篇治国的大道理,庾翼摆出来的两个例子也很典型,第一个例子是几年前有几个将军把建康的军粮拉出去卖了一百万斛,(一百万斛的粮食好几万吨那,全城的百姓一块运也运不完)而建康城里的官员根本不敢管,因为将军们都是大门阀出身,后台硬的很,所以采取的方针就是把管库的领导杀掉了。还有一个是同样是大门阀出身的山遐(要说这个山遐可不简单,他爷爷是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也是标准的大门阀)担任余姚太守,刚上任就要烧火,要治一个私藏百姓户籍的当地豪强的罪,于是全体豪强联合起来把山遐赶走了。如今哥哥叫我不去管殷羡的恶行,不是和那些家伙一样了吗?话虽这样说,殷羡却因为贪污有功提升为豫章太守,后来又被调至中央担任副总理级别的官员光禄勋。(注意殷羡同志升官不是靠请客送礼的,那些把持中央的门阀们本来就不缺钱,殷羡只要不停地搜刮就行了,因为越搜刮,名气就越大,上级就越不敢管,于是官升的就越快,然后就可以更加变本加厉地搜刮)
  因为这个原因,庾翼对殷浩的看法很不好,经常对别人说:"(殷浩)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这话传到殷浩父子耳朵里当然听着不是味道,所以殷浩长大后朝廷安排他当庾翼的参谋官,殷浩也不去。这样一来庾殷两家关系自然恶劣。后来庾翼继任大权臣,皇帝招女婿的时候就不推荐殷浩,而是推荐和殷浩从小齐名的桓温。

东晋时代独特的政治制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跟暗恋多年朋友的表白情书

    一路分享单纯的快乐,不知何为忧愁。美好的时光总短暂得令人叹息,哪一年开始,我们也有了烦恼。也许你并不十分懂,可你明白我的坚强与脆弱,明白我的悲伤和快乐,明白我的勇敢和胆小,明白我的善变与专一。你总是微笑着提醒我不对的地方,再微笑着支持我对的地方。你厌恶给过我伤害的人,可也感谢他们让我更坚强。经历那么多的风雨,我终于懂了你的意义。你明白我说不出口的,也明白我表达不出的。我们的故事并不是最完美的。

  2. 三马同槽,牛继马后,历史竟然是这样的捉摸不透

    司马懿一生谨慎,昔日诸葛亮与司马懿对阵,为逼司马懿出战,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马懿竟然也能忍着,并且高兴的穿上女人的衣服,与诸葛亮一唱一和。>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三人自己把持了政权,这下应了曹操的那个三马同槽的梦了。>司马懿见牛金已死,这下我司马家的江山总算是坐定了。>司马懿千算万算,他的子孙最终也没有躲过牛继马后的预言。

  3. 摇摇摆摆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áoyáobǎibǎi【解释】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稳的样子。③坦然自得的样子。【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个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例子】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相关】百度“摇摇摆摆”

  4. 书籍如何成为赢得二战胜利的关键部分

    美国武装部队通常不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坚定捍卫者,但这是从莫莉·古普蒂尔·曼宁的新书《当书籍走向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为服役人员印刷和分发书籍的庞大计划。1944年,随着总统大选的临近,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就一项新的军队计票制度的细节展开了斗争。当士兵投票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时,共和党参议员罗伯特塔夫特(RobertA.Taft)悄悄地加入了一项措辞含糊的全面修正案

  5. 用不知疲劳造句 | 历史新知网

    用不知疲劳造句1.她工作努力,仿佛不知疲倦似的。

  6. 梦见带自己恋人去聚会_周公解梦梦到带自己恋人去聚会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带自己恋人去聚会好不好

    梦见带自己恋人去聚会解梦:梦见因为男性朋友喜欢而带自己恋人去聚会,此梦反映了一种现象,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男人,他总是以义气第一,所以,为了兄弟,他会愿意将自己的恋人都献上,如果真的如此,那你懂的,这个世界并没想象中的那么需要悲情。这种恶人最容易做的就是为了他心目中的权威或者义气献出所有他能拿出来的,哪怕是他生活中的朋友、恋人、甚至是家人。

  7. 200个最时尚的宝宝起名用字–宝宝起名

    现在有一些家长,不相信易经起名的概念,不管三才吉凶,五格配置,81数理吉不吉,只求名字好听、时尚、就行,所以他们会用自己喜欢的字给宝宝起名字,下面就为这样的父母,把男孩女孩可用的时尚的字,公布出来一部分,供时尚的父母们参考一下。人名用浩字,主要取其广大众多之义。此外,浩字又有广大广阔远大之义。

  8. 愚人节短信整蛊来袭

    愚人节整人哥们,兄弟我结婚了。一种人可以和我生生世世,叫情人;有一种人可以与我血浓于水,叫亲人;还有一种人被我卖了还在帮数钱,例如看短信的你,就叫愚人!

  9. 惊采绝艳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jīngcǎijuéyàn。

  10. 梦见有人要打我老公

    周公解梦梦见有人要打我老公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有人要打我老公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