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

解析清凉寺汝窑瓷器的特征

解析清凉寺汝窑瓷器的特征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六、“鱼鳞状开片”鱼鳞状开片是汝官窑瓷釉面开片的又一特征。在汝官窑后期产品中,鱼鳞状开片仅发生在豆青釉汝瓷的釉面上。

鉴赏汝窑,张公巷窑,南宋官窑等宋代

鉴赏汝窑,张公巷窑,南宋官窑等宋代所谓汝窑有一些的基本概念1、烧制温度在1180度——1200度2、胎体烧结程度较差,胎质有明显的特征3、釉面温润如玉,没有玻璃质感4、容易被土蚀,绝大部分的汝窑瓷片都有土蚀的现象,存世的所谓馆藏传世品都有出土的痕迹清凉寺汝窑鱼鳞片标本纵观钧窑和钧瓷系釉色和开片如此之美的钧瓷也十分珍贵了汝窑,南宋官窑之开片之美,最极致的是鱼鳞纹开片有些青瓷具有汝窑和钧窑的综合特点有

宋代官窑瓷器上的刻款及含义

宋代官窑瓷器上的刻款及含义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所藏官窑“内苑”款标本,南宋皇城遗址出土“内苑”、“苑”、“后苑”字款是南宋宫廷用瓷,“内苑”本意为古代养禽鸟猛兽植林木的地方,是建有宫殿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园林,当时指的皇帝宫廷后花园。宋孝宗即位后,立即册立谢氏为贵妃,代掌后宫,时年29岁。谢皇后被尊称为太上皇后。

天青釉是唐秘色之后青瓷审美的顶峰

天青釉是唐秘色之后青瓷审美的顶峰各位老师就天青釉色系的基准、发展的脉络、窑口间的工艺传承等诸多方面内容进行探讨。产品在天青色调的基准上,达到基本一致。这也是天青釉青瓷系列受后世推崇的重要因素。这个天青釉课题,是个好课题。一是天青色系的基准。期待更多老师,参与天青釉瓷的探讨,不吝赐教。

瓷之巅(上)

瓷之巅(上)瓷器英译China,即中国。在中国数千年的瓷器烧制史上,诞生了无数的精美作品,能全身至今的寥寥无几,星星点点遗落于世界各地,仍旧闪烁着光芒,照耀后世。秘色,流失的国宝,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犀利的刀法将巧技上升为艺术。犹如皇冠般高贵璀璨,矗立宋瓷之巅。日本仅有几件中国文物定为“国宝”的,其中有五件为南宋茶盏。

宋代官窑瓷

既然古人已经把官窑单独开列出来,说明它必定和其他四个窑口是有区别的,在瓷器开始被官方进行管理的宋代,被命名为“官窑”必定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而后世,尤其是明清两代,随着皇权的不断集中,对瓷器的贪恋不断强化,宋代肇始的“官窑”也变成明清两代君主们的特权产物走向巅峰。由于宋分为南北两代,官窑的设置为北宋末年,南宋仍存续,但北宋时期的窑址、记载、实物均缺失,故宋官窑瓷器,现今主要是指南宋官窑瓷器。

北宋汝窑特展

北宋汝窑特展来源:产烧于十二世纪初的北宋汝窑,以温润典雅的天青釉闻名于世。以“独领...”、“精致风尚”、“皇家标志”和“卓越技术”等四个子题,呈现北宋汝窑在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与影响。而说明北宋时出访韩国的徐兢,在高丽皇宫中看到的瓷器,无论是“越州古祕色”或“汝州新窑器”,或正是汝窑曾经存在的器类。

北宋汝窑瓷器存世的数量究竟有多少?

上海博物馆著名学者汪庆正先生生前曾两次统计过汝窑瓷的存世数量,1987年统计为65件,1991年更改69件。此外,瑞士玫茵堂、香港沐文堂各藏有一件北宋汝窑圆洗。从现今海内外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窑瓷的数量看,典型汝窑瓷当时的产量少,其烧造时间也不会太长。北宋汝窑瓷历来珍罕。

汝窑的前世今生

汝窑的前世今生2009年9月的一天,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伦敦,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馆藏著称于世,今天已经花了将近半天的时间在这里穿梭。这不是第一次见汝窑了,但这次在大英博物馆与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七件汝窑珍品的会面,却让我产生了一种奇异的穿越感,贯穿始终。汝窑弦纹尊(奁),北京故宫2009年9月的一天,大英博物馆第95号展厅,伦敦,英国(PercivalDavid,英籍犹太人,生于1892年,卒于1964年,大英帝国二等准男爵的头衔。

宋瓷设计浅析

宋瓷设计浅析一、瓷的时代从东汉末年真正的瓷器出现,历经700多年的发展,瓷器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期。无论设计理念,还是...工艺都达到一个巅峰。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统治阶级对瓷器外销重视,宋瓷设计生产迅速发展。同时,由于宋代对铜控制严格,而瓷器价廉耐用,民间对瓷器的需求也飞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