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解析清凉寺汝窑瓷器的特征

解析清凉寺汝窑瓷器的特征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瓷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名瓷之首,汝窑为魁”的说法。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107—1127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 ... 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制技艺高超,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南宋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存世品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

  汝瓷的基本鉴别 ... ,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一、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器型,还有堆花、雕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

  二、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

  三、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四、“蟹爪纹”

  明曹昭格古要论中说:“汝瓷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近人许衡《饮流斋说瓷》也重申此论。明人高谦《遵生八笺》及清初谷应泰《博物要览》等书中有“汁中棕眼隐若蟹爪”的记载。从古至今汝瓷有无蟹爪纹成了鉴别其真伪的重要依据之一。何为蟹爪纹?汝官窑瓷早期产品和后期产品,釉面或多或少都有棕眼存在。棕眼是釉中气泡破裂后留下的痕迹,即孤立的小洞。螃蟹是立行而不是爬行,假若你捉只螃蟹在松软的沙滩上走过,你会看到一个个孤立的小洞。在汝瓷的釉面上就叫蟹爪纹。

  五、“鱼子纹”

  鱼子(卵)在水中是以灰白或灰黄的团状或片状物漂浮于水面。而这些漂浮物有异于水色。北宋汝官窑早期产品和后期的产品或多或少釉面均有鱼子纹呈现。鱼子纹是指在汝瓷釉面上有点状或片状有异于汝瓷釉面釉色块。

  六、“鱼鳞状开片”

  鱼鳞状开片是汝官窑瓷釉面开片的又一特征。但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汝官窑瓷釉面开片都有这一特征。汝官窑早期产品没有鱼鳞开片这一釉面特征。在汝官窑后期产品中,鱼鳞状开片仅发生在豆青釉汝瓷的釉面上。这种釉色仅占汝官窑瓷的5%,鱼鳞片纹在豆青釉汝瓷中也仅占5%,豆青釉汝瓷是汝官窑瓷后期的产品,釉色是青中发绿。早期产品是青中发白、发灰。众所周知,鱼鳞片有外突感,有立体感,汝官窑后期生产的豆青釉汝瓷一部分开片有明显的外突感、立体感。因此才叫“鱼鳞状开片”。

  七、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芝麻。

  八、“芝麻花”

  汝瓷是满釉裹足支钉支烧,而支钉数多数为3个或5个,个别器物也采用6个支钉。汝瓷支钉支烧留下的痕迹,形若张开的芝麻花。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发掘报告

  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部,1987年至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对清凉寺瓷窑址进行8次发掘,其中汝瓷窖藏及汝窑中心烧造区的发现破解了千年汝窑之谜,引起世界陶瓷界的极大关注,并分别于1990年和2000年两次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至2014年为配合汝窑遗址博物馆展厅建设,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汝窑中心烧造区四周、现展厅墙基、门厅地基及其有关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取得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发掘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至2013年间,配合汝窑遗址博物馆遗址展厅建设,对展厅墙基和门厅地基部分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展厅四周沿墙基开挖探沟4条,编号TG1~TG4,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揭露出保存较好的窑炉5座,作坊、建筑基址各1座,过滤池、澄泥池、料坑各1个,水井2眼以及灰坑46个。出土遗物有瓷器、陶器、窑具、铜钱等,完整及可修复器物130件,出土瓷片和素烧器残片700余袋,据初步统计,其中素烧器多达120余万件(片)。此类素烧器堆积主要集中于汝窑中心烧造区西南部即TG1南部③层下的灰坑群内,出土量占出土遗物总量的99℅,而以往发掘出土的此类素烧瓷片仅占出土遗物总量的0.5℅,地层年代也和本次出土时代相同,即晚于汝瓷烧造年代。此次发掘出土的素烧器除了一部分是以往汝瓷器物群常见的器形外,还有大量过去汝瓷中不见的器形。器形虽然仍以碗、盘为主,但出戟瓶、荷叶器盖、长方形托盘等均是首次发现。其中仿青铜器出戟瓶、长方形托盘、瓜棱瓶发现数量较多。出戟瓶有素面和带纹饰两种,大小基本一致,皆小口、长颈、鼓腹、圈足,口径3.2厘米、底径7.6厘米、高25厘米。纹饰有仿青铜器兽面纹、虎纹、云纹,出戟上面对应有两个凤首,十分精美。技法采用合模以及剔、刻、划等工艺;长方形托盘为宽沿,长23.6厘米、宽15厘米、高2.4厘米,规整大方;瓜棱瓶为细颈、鼓腹、圈足,残高12厘米、底径6.4厘米。根据出土素烧器所处地层及同地层出土的具有金代特征的白地黑花枕残片、凸棱罐残片,我们初步认定其烧造和堆积时代不早于金代。从器型特征来看,此类器物可能并非民用,且出戟瓶、素烧大盘、长方形托盘等器物,亦非一般生活用品,或许是祭祀用器。

  第二阶段:2014年4月至9月,在原发掘区西南,现清凉寺大殿西又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75平方米,发现窑炉4座、作坊2座、澄泥池2个、墙基1处、沟1条、井1眼以及灰坑26个。出土遗物有瓷器、陶器、铁器、钱币等。完整及可修复器物157件,陶瓷器标本400余袋。窑炉编号为Y1~Y4,其中Y4为北宋时期素烧窑,Y1、Y2、Y3为元明时期烧造民用瓷器的窑炉。素烧窑炉和元明时期民用瓷器窑炉均是该窑址首次发现,其中素烧窑炉应该是河南地区首次发现。此次发掘出土的瓷器除了一批和以往发掘出土的瓷器相同外,还出土一种青釉瓷器(第一阶段也出土有少量此类青釉瓷片),不仅发现数量较大,并且堆积集中。从器型来看,此类瓷器明显继承了汝瓷的器类,有熏炉、瓶、盘、碗等,其中尤以盘类居多,且形体较大,最大瓷盘的口径可达28厘米,在汝瓷器物群中尚不多见,此类器型约占出土遗物总量的95%。瓷器釉色类汝瓷,也为天青、青绿、卵青和月白,但釉色光亮,玻璃质感强,但玉质感不及汝釉。胎质细腻坚实,多数胎色灰白,少有香灰胎。这类瓷器集中发现于④层下的灰坑和第④层堆积当中,第⑤层则仅发现少量典型的汝瓷,而不见此类瓷器,从地层关系来看,这种瓷器的烧造年代应该晚于汝瓷,为了和汝瓷区分,我们暂时将此种瓷器定名为“类汝瓷”。

  Y4位于发掘区的中北部,开口于④层下,打破第⑤层,呈东南—西北向,平面呈甲字形,东西长3.6米,南北宽1.5米,Y3叠压其上,Y4被破坏较为严重,烟囱部分被现代扰坑破坏,仅存出渣道、火门、火膛、窑室、隔火墙五部分。出渣道位于窑门的正前方,保存基本完好,前宽后窄,东高西低至火门底部,底部较平,堆积物主要是草木灰。火门用青砖砌成,现仅存北侧砖墙,残存7层。火膛四周高,中间凹,呈锅底状,底部有厚约0.06米的草木灰和木炭粒,说明此窑为柴烧。出土遗物以匣钵为主,瓷器有白釉、青釉,天青釉、试烧瓷片和素烧器残片等。窑床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2米,东西宽0.9米,面积约0.26平方米,和汝窑中心烧造区发现的窑炉大小相当。隔火墙墙体残缺,南部只余1层铺地砖。根据隔火墙下残存的砖墩印痕分析,隔火墙下应有4个出烟道,宽度大约在0.14米左右。窑壁残存0.10米的红烧土层,烧结程度不高。依据2001、2002年汝窑烧造中心区发掘的窑炉情况看,它们的结构应该基本相同,Y4应是椭圆形窑炉,依其烧结程度和柴烧的事实,应为素烧窑炉。值得注意的是Y4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一是出土有很多带圆形夯窝的土块,边缘部分被烧结,应是窑壁底部经过夯打所致;二是出土的匣钵有1件外部涂有耐火泥,和烧造汝瓷用的匣钵风格一致。此外,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的年代,我们初步判定Y4的时代应不晚于金代。

  3座元明时期的窑炉,Y1、Y2位于发掘区南部,Y3位于发掘区中北部。3座窑炉大小、结构基本相同,现以Y1为例介绍如下:Y1保存较好,西南临Y2,北距Y3、Y4约20米。Y1开口于②层下,坐西向东,平面呈马蹄形,东西长4.30米,南北宽3.60米,由窑前房、窑门、火膛、护墙、窑室、隔火墙、烟囱和出渣道、出渣井等九部分组成。窑室、火膛、出渣道和出渣井内包含物基本一致,上面是窑炉废弃后之物,有耐火砖、红烧土块、煤渣,中间和底部为原始堆积。出土遗物有大量的酱釉、褐釉、黑釉砂圈底碗、盘、罐瓷器及匣钵、柱状支烧、支钵等窑具,另有少量白釉、青釉、汝釉瓷等碗、洗残片。根据地层年代和其它同时期窑炉比较,该窑炉始于元代末期,至明代中期废弃。

  此次考古发掘的收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素烧窑炉的发现、素烧器的大量出土和“类汝瓷”器物的出土。初步整理后认为,遗迹遗物的年代相同,皆应是汝窑废弃后的产物,年代大约在宋末或金代早中期,素烧器的大盘、花口盘,莲花口盘,“类汝瓷”中均有出土,且大小一致,应该是“类汝瓷”盘的素烧遗物。仿青铜器的出戟瓶、长方形托盘、瓜棱瓶在该遗址发掘中没有发现上釉烧成器,但在汝州市窑址中出土过上釉成器和残片,釉色有钧釉特征,这种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南宋官窑遗址曾出土和此次出土出戟瓶底部相同纹饰的残片,汝窑更精致,说明同时期汝窑与南宋官窑都有烧造,是否官府在此窑烧造这类器物代替青铜器用来祭祀?由于发掘面积小,出土器物的类型不甚丰富,很多问题尚待进一步考古发掘来证实和结合文献研究。但这些新发现必将为汝窑、张公巷窑、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的研究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元明时期窑炉及瓷器的发现,丰富了该遗址的烧造内涵,弥补其烧造历史段的空白,对研究中原地区陶瓷烧造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清凉寺汝窑瓷器的特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12000余尊彩塑,一览中国古代雕刻的最高水准

    山西古代彩塑总数有12000余尊,是不折不扣的彩塑艺术大省。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治古代彩塑分别是:长治郊区梁家庄观音堂,长子县法兴寺,长子县崇庆寺以及沁县南涅水石刻。长治▼观音堂彩塑(明代)▼法兴寺彩塑(宋代)▼崇庆寺彩塑(宋代)▼南涅水石刻看完这些,果然美不胜收,但长治只是作为整个山西的缩影被推在了风口浪尖。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消失的神兵利器——古兵器「 ”戈”的整理考证(终章)

    西周武士复原图从商朝渔猎的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的周朝,西周事实上完成了一个文化、心理、行为规范一致的共同体,也奠定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文化的根基。出身殷商和宋国王室的孔子,开创儒学,为礼乐文化奔走终生,商、周文化正源之争,终于尘埃落定。有趣的是,与倡导农本的后世儒家不同,孔子本人的言论多显轻农思想。他从不介意爱徒子贡经商,却在背后嘲笑以务农为志愿的弟子樊迟。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夫妻「 ”合葬墓”遍地黄金,被盗3次后,考古家:至少还有20亿文物

    560年后,这座夫妻墓被发现,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了3个盗洞。仅是一个魏妃,就有着价值上亿的珠宝陪葬品,考古学家们粗略地估计了一下梁王墓中随葬品的价值,梁王墓中的文物不是瓷器就是黄金和玉器,其他的陶制品都很少,因此考古专家认为梁王墓中的文物价值超过了20亿。专家大呼:快挖,还剩下20亿文物!从梁王的墓志铭来看,在梁王去世后,皇帝为他赐谥号为:庄。

  8. 定陵是如何成为考古界的一个深刻回忆与极大的损失的?

    此处的定陵,特指位于北京昌平区明十三陵皇陵区的明定陵,明定陵是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寝,也是第一处被官方主动考古发掘的帝陵,但就是这次的挖掘,却造成了一次巨大的考古损失,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下面慢慢道来。鉴于这次灾难性的后果,在郭沫若在此请求挖掘武则天的陵墓时,上面冷冷的说:不允许,而且今后再也不准主动挖掘帝后陵墓!!!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随机推荐

  1. 章姓迁徙_姓名测试

    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陜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省,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五代十国时万姓女孩名字_姓名测试◇福建省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

  2. 阿巴亥:大清史上年龄最小的开国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带来了阿巴亥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阿巴亥之所以能够为努尔哈赤所看中,与她所具备的显赫身世有关。>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努尔哈赤从此再没有给阿巴亥过好脸,并在去世后以遗诏命令她殉葬。一直到她的儿子多尔衮长大后,凭借手中的大权,才为母亲恢复了声名,她也得以成为开国皇后,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年轻的。

  3. 舞文巧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wǔwénqiǎodǐ【解释】玩弄文字,诋毁构陷。【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舞文巧诋”

  4. 春节祝福语_2018送老师的春节祝福语短信_春节祝福

    有一种爱无法忘记,有一种情刻骨铭心,那就是老师的教诲。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018送老师的春节祝福语短信”,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2018送老师的春节祝福语短信1、忘不了那和风细雨般的叮咛,荡涤了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忘不了那浩荡东风样的话语,鼓起了我们前进的风帆。新春佳节来了,我可爱又尊敬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幸福健康!新春佳节到了,就让这小小的短信送上我悄悄的深深的问候!

  5. 【楼橦】的意思是什么?【楼橦】是什么意思?

    ●唐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于是诸军各于所部营分角,脩攻战之具,云梯竞耸,楼橦争高。」★「楼橦」在《汉语大词典》第6343页第4卷1275参见:楼橦

  6. 杂音

    杂音自从车祸以后,他的听觉变得异常灵敏,常常能听到一些细微的声音。例如相隔几座门的邻居掉东西的声音,对面那栋楼住户关门的声音。开始的时候他觉得很困扰,因为一丁点的声音在他耳边都被无限放大,他经常被噪音吵得睡不着,或是经常会被突然的声响吓一跳。>他离开了老婆,自己搬到偏远的山区住下,心想再不用在吵杂的世界生活了。晚上,他从梦中醒来,听到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7. 黄花闺女什么意思?没出嫁的女孩为什么叫黄花闺女?

    古人用来称呼一类人,总是会有很多的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称呼,例如人们会把那些尚在闺阁还没有婚嫁的女孩子们叫做“黄花大闺女”。人们常用“黄花闺女”来指那些还没出嫁的女孩子,有时也指处女。这种习俗直到金、元时期游牧民族侵入中原后才慢慢消除,但“黄花闺女”作为未出嫁少女的代名词则流传下来。古人为何称未出嫁的女子为“黄花闺女”?后来人们就用花黄或黄花特指未出嫁的少女。

  8. 梦见金色小蛇

    周公解梦梦见金色小蛇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金色小蛇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铲子断了

    周公解梦梦见铲子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铲子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跟狗打架

    周公解梦梦见跟狗打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跟狗打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