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

各怀鬼胎的中日密谈,铃木等日方谈判人员是如何哄骗中方的?

铃木等日方谈判人员也哄骗了中方。可见,处理汪精卫,取消汪伪组织确是铃木私下向中国方面作出的保证。他在和张治平等人的私下接触中所称,日本准备抛弃汪精卫,甚至准备将汪交给中国方面,云云,都不过是巧言相,为了哄骗中方而已。板垣征四郎戴笠铃木卓尔哄骗中方非止上述各例。应该指出的是,铃木卓尔不仅哄骗了中方,而且在关键情节上对其上级也有隐瞒。但是,这一情况,铃木卓尔始终未向其上级报告。

中国抗战第二个、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中国抗战第二个艰难危险的时刻就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陷。广州、武汉的失陷使得中国...、中国军队再度丢掉了一个行政军事的指挥机构。一号作战在中国近代史上称为豫湘桂战役,日本人先打河南、湖北、湖南、广西,中国的军队也都失败了。这是抗战的第三个艰难危险的时刻。

1940年的汪伪“中央党务训练团”

为了维护与巩固其统治,汪精卫等人设立“中央党务训练团”,以加强对“干部”的训练。1940年7月12日,汪精卫政权召开“中央党部”第十三次常务会议,决定由陈公博、梅思平、林柏生、丁默邨、周学昌五人负责党务训练团的总体设计,以及组织条例和学员调训规则的拟定。以党务训练团一期为例,1940年8月23日,党务训练团决定由汪精卫兼任团长,陈公博担任副团长,周学昌任教育长。

辛亥革命之前陈璧君本想献身于汪精卫,后者为何拒绝

陈璧君对汪精卫的印象是剑眉星目,面容清秀,干净整洁,作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的汪精卫,陈璧君对他一见钟情。为了能够接近汪精卫,陈璧君天天去听汪精卫的革命演讲,而且还加入了同盟会,成了汪精卫的战友,而且还拿出了许多钱财,资助汪精卫的视野。汪精卫当场拒绝了,后来汪精卫对别人解释道:自己生死未卜,不能够耽误了陈璧君。

一起惊动了蒋介石的中医 ... 事件

中医代表团赴南京...沸沸扬扬的“废止中医案”,惊动了谢利恒、陈存仁、张赞臣等几位沪上著名中医,在他们联络下,1929年3月17日,来自全国15省、243县、4市的中医代表共计281人到上海参加...,商讨对策。当时蒋正面临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等人的挑战,迫切需要巩固国民...,维稳心态强烈,他希望这一事件能够尽快平息。

民国第一公子孙科,为什么没有成就一番大事业?

偏偏对于自己的儿子孙科,孙中山后来甚至采取了近乎放养的态度。所以说孙中山对孙科确实有过期待。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蒋介石迅速奔赴广州,在永丰舰上替孙中山鞍前马后,这才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和青睐。所以蒋介石告诉有意竞选副总统的孙科,自己支持他竞选。>在孙科去世以后,蒋介石终于出于“为死者讳”的缘故,给了孙科一番赞誉:“革命元勋,器量恢宏,才识远大。”

冯将军直斥汪精卫

冯玉祥将军虽然已统兵数十万,但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于是,他给武汉国民...主席汪精卫写了一副对联: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

嘲讽陶希圣之联

大汉奸汪精卫有个亲信,叫陶希圣。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陶希圣曾作为汪精卫的密使往返于汪、蒋之间。>联中,“冯”指冯玉祥,“汪”指汪精卫,“蒋”指蒋介石,“国”指...,“共”指...,“日”指日本。当时,冯是坚决抗日的,汪是亲日的,蒋是在公开场合表示抗日而暗地里则是随时准备与日本议和的。>这副对联,巧妙地刻画了陶希圣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的丑恶嘴脸。

揭秘:潘汉年案的疑点

潘汉年案的审判亲历者,作为法庭庭长在1982年撤销潘汉年当年的判决书,宣布潘汉年无罪。在事发当时的政治环境中,由于律法绝对服从党的特点,决定了潘汉年冤案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当时潘汉年被抓,公安部给拟定的罪名有三个。潘汉年承认会见汪精卫是自己违反纪律,没有及时向组织汇报。潘汉年案件的几个疑点集中表现为没有实质证据证明他的罪行,并且也没有证人旁证,而潘汉年最后却全部认罪。

潘汉年是谁?历史最传奇的红色特工

在举办纪念中山先生逝世的活动中,博古与潘汉年相识,从此开始了莫逆之交。博古特别推荐潘汉年,认定他是搞保卫和反间谍的能手。于是在1931年7月上旬的一天,博古找潘汉年,谈了想法,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意见,离开了宣传系统,参加特科工作。为了防止意外,上海分局决定让潘汉年撤出上海,转移到苏区工作。问及潘汉年是否已到,周说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