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

夏季祛湿正当时!坚持多喝2种汤,多余湿气排光光

身为广东人,祛湿少不了的当然还有煲汤,为大家介绍两款常见的祛湿汤:1,清热祛湿汤原料:土茯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陈皮半个,水8碗。做法:土茯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块,将原料放入煲内,水滚转慢火煲3小时即可。适合祛湿,清热毒。2,草龟祛湿汤原料:草龟500克,猪肉200克,土茯苓250克,红枣6个。做法:把草龟、猪肉、土茯苓、红枣一路放到砂煲内熬3至4个小时即可。有清热祛湿及解毒功能。

「 ”寒湿”体质该如何改善?使用这4个 ... ,效果很管用

湿气入体使得寒性体质更加严重,所以有些人会特别的畏冷发寒,肠胃不好容易腹泻。都是因为寒性体质所导致的。寒性体质严重,如何快速排出体内的湿气呢?体内的寒湿之气,如果经常泡脚,也会慢慢的排出来,就能非常有效的改善人的寒性体质。比如吃一顿热腾腾的羊肉火锅,就是非常好的祛寒饮食。一般如果想要将体内湿气去除的比较快速,很多中医建议进行热疗祛寒。热疗祛寒还并不是一种具体的驱寒方式,只是笼统的一个总体概念。

夏天湿气重,推荐这2个祛湿食疗方,远离湿毒困扰更健康

在夏季,雨水增多、气候潮湿、反复多变,加之人们饮食起居习惯,人体内很容易出现湿气。夏天,大家喜欢天热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洗洗澡,冲冲凉,吹吹空调,包括很多食物都是凉性的,虽然体外感觉的是很热,但我们的肠胃已经感受到了凉意,就好像海鲜不能多吃,因为海鲜吃多了,就会导致上吐下泻,肠胃不适。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炎炎夏日梅雨季,养生莫忘排「 ”湿气”

每年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下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梅雨季节,降水量比平时多了很多,整个梅雨季节的环境都比较潮湿,这是一年中湿气最重的日子。脾胃本就虚弱的人,这时候湿气就会更重了。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最怕湿邪。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

夏至祛湿正当时,这几碗祛湿汤不可错过

每到夏至以后,全国各地雨水增多,湿气加重,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从夏至开始,湿气越来越重,古代脾胃不好的人这样吃

从夏至这一天开始,一直到立秋,湿气越来越重,这段时期脾胃也最容易受到湿气的侵扰。也就是说,肠道在长夏这种湿热的气候中,最为脆弱,免疫功能因此表现得最为亢进。脾为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湿土,与长夏之气相通。在古代人们就将恢复肠道菌群,作为治疗途径,来减轻湿气对脾胃的影响。因此,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长夏来临,为防止湿气对脾胃干扰,不妨多给您和您的家人服用一些益生菌,保护身体的健康。

把这三种食材煮一煮,无湿一身轻

经常感觉困乏无力,无精打采;早上喜欢懒床,头脸油腻;多吃点东西就消化不良;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这些都是体内湿邪在作祟。湿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

湿邪为病,如何应对?

中国人本来的饮食习惯是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如何祛除体内的湿邪?脾是人身后天之本,五行属土。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