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砚

砚台简介

砚台简介  一种研墨许笔的文具。又称砚台。俗称砚瓦。砚和纸﹑笔﹑墨合称文房四宝。历代的砚台有石砚﹑陶砚﹑玉砚﹑瓷砚﹑铜砚﹑铁砚﹑木砚﹑漆砚﹑砖砚﹑瓦砚等。自隋唐以后,石砚的使用最为普遍,而且饰以雕刻,将实用和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名贵的工艺美术品。  沿革  砚的起源可追溯...

陕州马寨村澄泥砚

据笔者所知,“陕州人马寨村澄泥砚”款识,只是人马寨村所产澄泥砚普通品种之一。陕州人马寨村位于今三门峡东南15公里处张村原上,属黄土高原地带。近十余年来,笔者搜集研究陕州澄泥砚,至今已收藏300余方,还有30多件套制砚模具。曾先后数次到人马寨村等地调查寻访,与制砚艺人后代交谈。

别具风采的陶瓷砚台

别具风采的陶瓷砚台砚是研墨笔的工具,相随于古时文人士大夫的写字绘画中。其中唯有澄泥砚不是石制的,其余三种皆为石制的砚台。现今仍存于世的西汉“十二峰陶砚”,奇峰竞拔,形象古朴而生动,当属现存世砚台中的精品。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当时的陶瓷工匠们模仿辟雍设计出了辟雍砚。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其中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这也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

砚台:优雅收藏 理性投资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砚台收藏家张先珲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大致判断:第一个就是材质。另外,砚台收藏市场上的一些“新面孔”也值得关注,一些新石材的砚台也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张先珲认为,为了能够使砚台收藏更加专业,收藏者有必要了解一些养护和收藏要诀。在砚匣保养时,应经常打蜡以保持砚匣光泽,防止潮气侵入。

澄泥古砚辨伪

澄泥古砚辨伪在“端、歙、澄泥、洮河”四大名砚中,尤以澄泥砚最为独特,其质地为泥,经烈火烧炼而成,细密坚实,极易发墨。澄泥砚的残损伤痕与端、歙等石砚亦有不同。明代澄泥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从目前的实物分析,明代澄泥砚泥质最优,最为坚密,各类金沙药粉的配比运用已是炉火纯青。如明龙首澄泥砚,可冠以“雄健”之代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清澄泥砚雕刻之精细程度普遍高于石砚,尤其是对动物毛发纹理的刻画最精。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

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澄泥砚拓片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这方清代赵国麟铭石渠澄泥砚(见图拓),呈正方形,鳝鱼黄,砚池凸出,石渠深凹,砚体不大,却有敦实古朴之感,双面雕作均为石渠式。从砚堂外侧铭得知,此砚作于康熙庚辰年,四十年以后,乾隆庚申年赵国麟才往砚上刻铭。存世的赵国麟铭砚也大多为隶书,诸多博物馆收藏的作品,皆有赵国麟的隶书铭,可与此砚互读。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澄泥仿古石渠砚

[专家点评]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清乾隆澄泥仿古石渠砚,清宫旧藏长7.9厘米,宽8厘米,高4.8厘米。砚澄泥制成,近于正方形,澄泥色紫红,仿古铜色。底边环刻乾隆帝隶书御铭:“方盈寸有半,围以渠而周,铜乎石乎泥乎,合一相阅千秋,边幅虽小,其用无穹,如寸田赞化工。乾隆丁酉春御题。”宋人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曾描述澄泥砚制法,其...工序颇繁细。此砚式古雅,色如紫玉,细润而坚,为清乾隆朝仿古砚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