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214 苏格兰出身的牧师 1860年首次访台的杜嘉德牧师是;1867年抵台,担任首任驻台牧师的李庥是:而1871年抵台的第1位牧师甘为霖亦是。巴克礼牧师是第3位驻台牧师。于1875年来台,在台宣教前后60年,在任地去世。1895年日军攻围府城(台南)时,他及巴克礼牧师受诸绅之托担任和乎使者;两位获日本赠勋。梅监雾牧师,是苏格兰蓬府人,就读于自由教会神学院及格拉斯哥大学。苏格兰自由教会是为了要保持教会的独立与自由,于1843年自苏格兰国家教会脱离成立者。
以防假冒 当伏尔泰到了八十四岁高龄卧床不起等待死神降临的时候,一位牧师自作多情地走到他的床边,为他祈祷忏悔——这是为垂死者订购进入天国的飞机票或入场券的一种习惯作业。但是,这位老顽固不但不领情,反而追根究底,盘问起人家的身份来:“牧师先生,是谁叫你来的?”“伏尔泰先生,我是受上帝的差遣来为你祈祷忏悔的。”>“噢,那么请你拿证件给我看看,验一下身份,以防假冒。”
一字不差 有一位牧师在讲坛上讲经,他的说讲实在不好,马克·吐温讨厌极了,有心要戏弄他一番。“牧师先生,你的讲词实在好得很,只不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见过,你说的每一字都在上面。”>牧师不高兴地说:“我的讲词绝非抄袭!”>“但是那书上确是一字不差。”>“那么就请你把那本书借给我看看吧。”>到了家,马克·吐温就给他寄去了一本大书——字典!
红鞋 >珈伦以为这是因为她那双红鞋的缘故。不过老太太不知道那是红色的,因为她决不会让珈伦穿着一双红鞋去受坚信礼。风琴奏出庄严的音乐来,孩子们的悦耳的声音唱着圣诗,那个年老的圣诗队长也在唱,但是珈伦只想着她的红鞋。珈伦看了看那双黑鞋,又看了看那双红鞋——再一次又看了看红鞋,最后决定还是穿上那双红鞋。>教堂里所有的人都望着珈伦的这双红鞋,所有的画像也都在望着它们。
史话233 汪培英牧师的药方 汪乃文回忆述说:家父的客人,为请教药方或求医治病症而来者居多。「牧师汪培英百岁纪念集」,除载乃文的「父亲的民间药」,有兵文受撰「神妙的药方」、康嘉音撰「药到见效」感谢汪牧师之药方,也收录汪乃文辑「父亲的民间药抄」等。为促快速的复原,汪牧师还教他把脚底后部开口,让淤血流出,再加以敷药。
史话228 厦门叶汉章牧师 不过1850年代,小刀会扰乱厦门地区,乱中叶家产业尽失,打马字牧师乃提供住屋下层来安顿叶家。1912年9日夏门中会成立50周年纪念会盛大理行。我读甘为霖牧师的报道,得悉叶汉章牧师曾来台访问并协助事工。1872年4月19日,甘为霖从台湾省府前往打狗找李庥牧师,然后相偕访问东港及竹仔脚教会,返打拘遇叶汉章自厦门来访。
史话195 汪培英百岁纪念集 另外就是王倚(占魁)牧师撰「我所尊敬思念的师友」里的几回,谈到汪培英。四方打听之后我致函给汪乃文先生,他没有正面回答我所问,而告诉我有一本《牧师汪培英百岁纪念集》,1978年12月1日油印刊行,是他汪乃文所编的。《牧师汪培英百岁纪念集》不仅录汪培英传记资料,也收录汪家之家族史,包括在吏京汪家的生活,追念汪牧师娘、陈秋花、汪金兰、汪炳文……这不是一本汪培英家族主要史料集吗?
史话090 纪念宾威廉 宾威廉的汉译,描写生动,句法简洁,用字恰当,读此不觉得是洋人所译。宾威廉是母会英国长老教会所派首任宣教师,1847年抵华,先后在香港、广州、厦门、上海、汕头、北京以及东北的牛庄,在华传教达20年之久。偕牧师在其日记1889年12月11日条云:「从顶双溪到新社去。新建礼拜堂,花费500美元,是底得律的马偕船长夫人所捐的。她是加拿大人。此堂是要纪念宾威廉牧师」。于是台海基督长老教会南北两支,都可在宾威廉身上,找到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