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高徒三车和尚窥基的传奇故事 玄奘大师伸手摸了摸他胸口,尚有微温,便用引磬使他出了定。当下便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师的归来。街上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车和尚”的“美名”一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笑谈!道宣很纳闷,只好和窥基两人饿肚子。道宣再次愕然,方知窥基大师的功德成就不同凡响。当年的“三车和尚”也后来居上,修成正果,为中国的佛教历史增添了一段精彩佳话。
百岁老僧病情加重企图 ... 三位菩萨入梦劝解 那烂陀寺选出二十位善解经律、威仪整齐的中年僧徒,陪同玄奘法师去参见正法藏,就是寺主戒贤论师。在那烂陀寺所有僧众中,戒贤论师德行最高也最受人敬重。据《佛祖历代通载》等史籍记载,戒贤论师当年已一百零六岁,大众由于尊重,不敢直呼其名,都尊称他为“正法藏”。经过十五个月,戒贤论师讲解完《瑜伽论》,派人将婆罗门送到戒日王处,戒日王封赏婆罗门三座城池。
唐玄奘采录的古代西域民间故事 《西域记》除了以主要篇幅介绍古代西域各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和风土人情之外,还特别注重记述这些地区的民间故事传说。它们是玄奘异国他乡实地采录得来的,比通过汉译佛经书面传入我国的印度故事更为生动活泼,因而在中国故事史上具有不同寻常的价值。后世又将这一情节移植到老虎身上,构成数量众多的义虎报恩故事。《西域记》中的龙王龙女故事《西域记》中转述了一系列龙的故事。
大唐西域记传说故事之研究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玄奘口述,门人辩机执笔。玄奘以一位虔诚佛教徒西行求法,取经十九年,在《大唐西域记》中,宗教文化必然成为他记述的重点。本文以《大唐西域记》的传说故事做为研究对象,论文共分九章,各章要旨如下:第一章《绪论》,叙述研究动机,研究...,与本论文欲探究的主题。章巽、芮传明:《大唐西域记导读》,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1月。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2) 太宗这次一口答应,于8月撰写了781字的《大唐三藏圣教序》,下令列为所有经卷之首;同在玉华宫内的皇太子李治也写了《述圣记》。《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太宗皇帝对王羲之历来崇拜得五体投地,千方百计搜购王羲之遗作,甚至民间留下他以不光彩手段偷贴的佳话。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盖闻二仪有像,显复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1)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背后的故事——玄奘与皇帝们作者:太宗毛驴大约半年前,兴趣发作,又开始练习书法了,临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座碑就是在中国宗教史和书法史上有着赫赫威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皇帝雄文、高僧真经与书圣神笔使其流芳千古,而隐藏在碑背后的则是一段伟大时代里的曲折故事。北周易代为隋,于佛教亦是柳暗花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复兴。武德朝的佛教政策隋代佛教迅猛发展,成为广大民众相当普遍的信仰。
一个伟大的留学生 竟在那时候,却出现了一位声誉满天下,曾替中国争来无比荣耀的一个留学生!有人曾经这样歌颂过玄奘法师说:“在宗教界,玄奘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家;在哲学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史地界,他是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在留学史上,他是我国最伟大的留学生;用今天翻译界的眼光来看,他是我国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翻译家。”
论观音与西游故事 论观音与西游故事张静二摘要百回本《西游记》中的人物除了取经五圣外,以观音最为重要。观音是百回本中的典型慈母,深受五圣的敬仰与民间的崇拜。观音的出身首见於释典;欲了解《西游记》中的观音,遂不免要先就释典察考一番。准此,本文拟先从释典及宝卷入手来对观音略作一番身家调查的工夫,然後就五部与西游故事直接有关的作品进行探讨,期能剖明观音与西游故事之间的关系。
晾经石 在甘肃嘉峪关附近,有一块洁白的晾经石,传说是玄奘晾经的地方。悟空赶紧带师傅来到山上,玄奘一看十分满意,并指着一块黑油油的大石头说:“这块石头正是晾经的好地方,你们赶快打开经卷摊开晾晒,并令八戒看守经卷,不得有误。”很快,经卷晾晒干了,师徒四人急忙收拾经卷,准备赶路。不久,这块晾晒过经卷的黑石突然变成白色。以后,人们便把这块洁白如玉的石头称为“晾经石”。
一千多年后再走“玄奘之路” 一千多年后再走“玄奘之路”2006年10月12日至11月20日,由中央电视台组织,企业、文化及传媒精英组成的“玄奘之路”考察团,从中国河南洛阳出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最终到达印度,圆满走完了玄奘1300多年前走过的路。“玄奘之路”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所不同的是,1300多年前,长安城的人们是为了欢迎玄奘的回归,而1300多年后,西安的人们是为了给循着“玄奘之路”西行的行者们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