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公元1162年五月,没有皇子的宋高宗,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赵玮为太子,并改名眘(shèn)。六月,高宗宣布退位,做太上皇去了,太子赵玮即位,这就是宋孝宗。  宋孝宗即位后,也想整顿朝纲,抗击金兵,收复大宋疆土,因此一度出现了较...

论陈澧经学观的形成

论陈澧经学观的形成  陈澧是晚清汉宋调和思潮的代表人物。他早年遵信乾嘉汉学,中年以后论学不分汉宋门户,强调通经致用。王懋竑和顾炎武的经学思想对陈澧会通汉宋、回归孔孟的经学观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陈澧;汉宋;王懋竑;顾炎武  陈澧(1810—18...

北宋理学家张载

  张载(1020—1078)世称「横渠先生」,是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的不朽名言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的学说出自《易传》、《大学》、《中庸》。以孔孟为法,以易为宗,以中庸为的。高震东先生认为这「横渠四句」就是最切合中国的教育宗...

王阳明:明朝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王阳明:明朝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王守仁,字阳明,他的知行合一名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阳明很喜欢下象棋,喜...

【理学】的意思是什么?【理学】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理学」在《汉语大词典》第5645页第4卷577★「理学」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理学lǐxué1.宋·明儒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的哲学思想。宋儒致力阐释义理,兼谈性命,认定「理」先天地而存在。明儒则断言「心」是宇宙万物的根源。

朱熹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客观主义理学家

可见,朱熹坚持的仍是一条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哲学基本路线。朱熹的理气关系论是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逻辑发展史上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积极作用是不应否定的。因而朱熹并不是禁欲主义者,而只是反对纵欲,主张寡欲。除孔子之外,朱熹可称得上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了。

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学”

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学”  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一概念;“科学”一词在中国出现,概是近代的事。 然而,“科学”这一概念在中...

独特的理欲观

独特的理欲观  胡宏的“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理欲观与正统理学有很大不同。在处理天理与人欲问题上,他主张两者共同处于同一生命体之中,不能截然分开,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结合点,不能完全摒弃人欲。这种思想对湖湘后学一魏了翁有深刻影响。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