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镜

乡绅交税纳粮,乾隆皇帝上台,为何废除了雍正皇帝的遗政?

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皇帝去世。随后,25岁的宝亲王弘历继位,年号为乾隆。乾隆皇帝在上台的第二年便废除了雍正皇帝遗留下来的很多政策,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乡绅交税纳粮政策。为了安抚各地的乡绅们,乾隆皇帝处罚了专门负责此事的河南巡抚田文镜。最低级的秀才能够免除自己的赋税,举人则能够免除全家的赋税。

从雍正帝道教信仰看雍正斗彩三秋诗纹丹心碗

从雍正帝道教信仰看雍正斗彩三秋诗纹丹心碗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三十五子中排序第四位的皇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代君主,姓爱新觉罗,名胤禛,四十五岁登基,廟号世宗,年号雍正。另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帝参于道教活动一直十分频繁。《雍正斗彩三秋诗文丹心碗》与同类品种的碗共四只,是雍正信奉道教、热衷炼丹的最好体现。该碗为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置办炼丹炉、进行炼丹使用的专用器具之一。

雍正朝的四大宠臣都是谁?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继承帝位,改年号雍正,是为雍正皇帝。雍正帝在即位的当月,就谕令大学士、尚书、侍郎:“政事中有应行应革能裨益国计民生者,尔等果能深知利弊,亦著各行密奏。”雍正朝的改革新政也由此开始。雍正帝同时提出自己的改革思...

田文镜

田文镜,中国清代雍正时督抚。世宗即位后,深受宠信,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世宗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田文镜的做法,引起朝廷内外一些官员的不满,受到参劾。然而世宗以其实心任事,李卫称之为模范疆吏,任用如故。雍正五年,任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是岁,河南水灾,田文镜隐匿不报,朝野窃议,世宗仍予包容。

田文镜:雍正最器重的大臣,乾隆却推平其墓葬

>后来,整整饶了一个钟头才最终到达雍正的陵寝,几天之后祭拜完毕,乾隆车驾原路返回京城。>乾隆继位之后,处处和老爹对着干,雍正施政严苛,他施政怀柔;雍正处死的权臣,他给拨乱反正;雍正迫害的王爷,他给恢复名誉;雍正倚重的大臣,他重点打压。>田文镜作为雍正倚重的大臣,虽然死去了多年,但他的墓葬挡了御道,乾隆见和珅拆了陵墓,自然是满心欢喜了!

李绂和田文镜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原因是什么

李绂和田文镜掐起来了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想必大家对李绂和田文镜两个人都不陌生,电视剧中关于他们俩人形象刻画的都很好,但是他们两人在历史上有过冲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李绂和田文镜互掐的始末。田文镜在被李绂指责之后就先上了折子说李绂和黄振国是进士同年,相互袒护。而田文镜看不起儒生以及对儒生要求过分严厉也存在缺点。

雍正手下三大督抚各个厉害,为什么会输给大老粗李卫?

在雍正最信任器重的封疆大吏中,有三个人最为显眼,他们分别是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太子少傅李卫,云贵总督鄂尔泰,兵部尚书衔河南山东总督兼北河总督、太子太保田文镜。其实直到雍正驾崩,各省积欠的亏空也没有完全清理完毕,李卫手下的道台知府知县们也不是完全干净。于是雍正派出钦差到各省去查账,连亲信督抚李卫也在审查行列之内。

有关于邬思道的轶事有哪些 田文镜为什么要这么听他的话

人物轶事>有一次田文镜和邬思道为了一点小事,意见不合,结果邬思道甩手离去,让田文镜事事都不顺利,最后只得再请邬师爷回来。结果邬师爷大摆架子,每天要有一个五十两重的银元宝放在桌上,才肯捏笔,田文镜也只得依他。田文镜从此全凭邬师爷替他拿主意。>>田文镜死后,各地督抚纷纷以重金聘请邬师爷,可这位邬师爷却失踪了。这种师爷的正式称呼是“幕友”,或者叫“幕宾”、“幕客”、“幕僚”。

邬思道生平都做过什么事情 绍兴师爷邬思道简介

邬思道,一名斯道,字玉露,清代绍兴人。邬思道好读书,屡试不中,因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也就是绍兴师爷。田又重金聘回邬思道。>>人物生平>邬先生名思道,字玉露,绍兴人。邬先生著有诗集《游梁草》,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本书是绍兴师爷的枕中鸿宝。

从平步青云到一落千丈,清朝重臣田文镜因何失宠?

田文镜是康熙和雍正时期的大臣,后期尤其受雍正宠待。到了雍正时才平步青云,成了雍正的心腹之臣。称赞田文镜是自己最相信的封疆大吏。讲真,雍正就是田文镜的伯乐。无形之中鼓舞了田文镜的斗志。田文镜失宠也是从这件事开始的。>中央得到消息后,雍正帝下令赦免了两地税钱粮。但田文镜没有下去实际考察。朝廷商议之后同意了田文镜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