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

佛陀如是说(绑刀氏之子经)

有一天,村长绑刀氏之子前往谒见世尊,谈到了当时古印度的一种宗教习俗:在西部地区的婆罗门祭司据称能够超度亡灵,使死者往生天界;佛陀是阿拉汉、全自觉者,如果希望的话,必定也能超度整个世界的人往生到天界。佛陀不是救世主,也不能主宰他人的命运。佛教强调的是智慧。当时,村长绑刀氏之子来到世尊的地方,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旁。

星云大师:礼拜观音菩萨的感应

老师于是拿起戒尺,笞打我的手心,一面笑嘻嘻的责...:“你这家伙!怎么不会背啊?太傻了,你要拜拜观世音菩萨求智慧啊!”“啊!礼拜观世音菩萨,就会有智慧吗?太好了,从今以后,我要好好的礼拜观世音菩萨”在佛教僧团里一切生活起居,要随着团体进退作息,个人不能随便活动,即使拜佛也有一定共修的时间,不可以自由随便。

礼拜观音菩萨的感应

“啊!礼拜观世音菩萨,就会有智慧吗?太好了,从今以后,我要好好的礼拜观世音菩萨”在佛教僧团里一切生活起居,要随着团体进退作息,个人不能随便活动,即使拜佛也有一定共修的时间,不可以自由随便。我蹑手蹑脚走到殿堂,埋头就礼拜观世音菩萨,口里念着:“悉发菩提心,莲花遍地生,弟子心朦胧,礼拜观世音。求聪明,拜智慧,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星云大师讲礼拜观世音菩萨的感应

老师于是拿起戒尺,笞打我的手心,一面笑嘻嘻的责...:“你这家伙!怎么不会背啊?太傻了,你要拜拜观世音菩萨求智慧啊!”“啊!礼拜观世音菩萨,就会有智慧吗?太好了,从今以后,我要好好的礼拜观世音菩萨”在佛教僧团里一切生活起居,要随着团体进退作息,个人不能随便活动,即使拜佛也有一定共修的时间,不可以自由随便。

善生归化佛陀

善生归化佛陀佛陀有一次从憍萨弥罗国顺着恒河的流水,进入摩竭陀国的罗阅只城内。佛陀教导善生童子礼敬父母、师长、沙门、僮仆等六方,可以看出佛陀对世间伦理的尊重,更可以了解佛陀对人间佛教的重视。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

李炳南居士编着入寺须知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①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具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摘自法苑珠林卷十五礼佛的好处礼佛,就是向佛礼拜,是忏悔吾人所造之业,以为灭障消灾增加福慧的殊胜法门。但出家众如是个人敬香礼佛,则可同用此法。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

佛陀的启示(八)

代表佛教生活方式的八正道,是为了一切的人而设,没有任何分野。﹝注一﹞一般相信遵奉佛教必须离世,是一项错误的观念。在历史过程中,佛教寺院不仅成为宗教中心,也成为学术文化的中心,其起因就是这样的。佛是何等重视居士的生活以及他家庭与社会关系,从《善生经》中可以看得出来。上述六类家庭和社会份子,在佛教中就是被视为神圣的、值得尊崇礼拜的了。做佛教徒,毋须举行任何仪式。佛教是一种生活方式,主要的是要遵守八

拒人礼拜的佛陀

拒人礼拜的佛陀作者:道安法师一时佛陀住在摩竭陀国王舍城郊外之竹林精舍的时侯,有一名叫跋迦梨的病比丘住于城中的陶工家养病。可怜的是跋迦梨的病日益加重,已无法康复。跋迦梨见佛陀前来,心中甚为兴奋,想起床迎接,但却被佛陀制止。盖一般人以为佛陀为佛徒崇拜的对象,那知佛陀却拒绝了这种错误的崇拜并纠正了它。

礼敬佛陀—入门须知(二)

②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这叫头面接足礼。也就是承接佛菩萨所赐的福慧之意)。⑧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以上为一般之礼拜法。礼佛发愿词礼拜佛菩萨时,要恭敬虔诚的发愿;发愿是一个学佛行人所定的目标和方向,有了目标和方向,修行才会有一个结果;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如来十二大愿,普贤菩萨十大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