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光立雪断臂求法 成就禅宗二祖 现在神光提出向达摩求教,达摩不知他有无诚心,便婉言拒绝。他感到神光为了向他求教,长期侍立身后,今又立雪断臂,原来的骄傲自满情绪已经克服,信仰禅宗态度虔诚。达摩逐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取法名:“慧可”。从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为了纪念二祖立雪断臂,寺僧们将“达摩亭”改为“立雪亭”。
终南茅棚的禅宗故事 十万狮子吼秦岭,八百祖师镇终南!终南山,一个修道者心目中的人间净土。晚间闲谈,偶然谈及了一些修行的故事,这些是惭愧从终南山茅棚住山师父那里听来的,故事虽小,禅意颇深,也都是真修师傅们,修行生活得真实见地,能有真实修证道友,或许能从这些故事中得出个中三昧,善莫大焉!这则故事,是听终南茅棚参禅师父,一位老禅和子讲述的。禅师讲,以前在终南山,孤峰顶上,把茅盖头住着两位师父。
好事不如无 - 公案100 好事不如无有僧人问雪峰义存禅师:「剃发染衣,受佛依荫,为什么不许认佛?」雪峰禅师说:「好事不如无。」「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禅宗的精神。如果对于佛有所执着和依赖,即失去自主性。所以禅宗主张自证自悟。难怪有人...:「禅宗的和尚为什么连佛都不认,这不是忘恩负义吗?」其实,前述禅宗的观点和这个观点都是对的,只是立场不同而已,二者并未冲突。不过,「好事不如无」是怎么回事?鸣前人之所未鸣,见他人之所未见。
经典颂古|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期刊原文|著作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吴言生[台湾省]东大图书公司,《经典颂古》,2002年11月初版第1—8页本书主要分析一种特殊类型的禅诗,这就是颂古。颂古是禅诗园苑的奇葩,它与公案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中《颂古集》对一百则公案进行吟咏,禅林习称为《颂古百则》。颂古虽然是以诗歌形式对公案的吟唱,但它仍然是绕路说禅,因此有必要对颂古进行再解释,以适应教禅和学禅的要求。
当阳玉泉寺国师塔的故事 当阳玉泉寺国师塔的故事在当阳玉泉寺东七里的度门寺,有座和尚塔,当地群众称之为国师坟。“国师”,这是一个显赫的称呼!而在禅寺碓米房舂米的慧能得知后,则不以为然。弘忍死后,神秀于仪凤二年来到当时的荆州当阳玉泉寺传法,结庐于寺之东七里的楞伽峰,从者众多,信士云集,声振千里,四海倾仰,盛况空前。唐中宗赐谥号“大通禅师”,并根据神秀遗愿,下诏归葬于荆州当阳之度门。
乞丐赶庙公 乞丐赶庙公在末法时代的今天,佛法已经不知不觉当中被掺进了许多「杂质」,您知道吗?这些像极了佛教的「附佛外道」,以及他们所宣说的掺了毒的「相似佛法」,目前正如「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也像「乞丐赶庙公」一般,在人世间大行其道,使得佛陀正法反而在人间日渐式微。
达摩祖师的故事 达摩祖师的故事达义法师菩提达摩,是中国禅宗的初祖,他在没有出家以前,本是南天竺(印度)国王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虽然他从小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对世俗的浮华和各种享受则淡然处之,反之对探讨心性佛理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梁武帝不明菩提达摩话中之真义,只好无趣的离去。菩提达摩在中国少林寺阐扬禅门宗风,他以壁观作为修禅的入门...,深得体悟,故有「壁观沙门」之称。
五百罗汉中的义乌人傅大士 五百罗汉中的义乌人傅大士有关专家提出义乌建设“商海佛国”口号,欲复兴佛堂双林文化石磊他从未剃度出家,却开启了佛教中国禅宗的原始宗风,被称为“弥勒化身”、“中国维摩禅始祖”、“佛教中国化的先驱”;他和达摩、宝志并列为梁代三大士,却早在1400多年前就提倡“中华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和谐思想,他就是———金华这方土,神仙特别多。
老人寓所随缘开示(三) 老人寓所随缘开示(三)(问:师父您请坐,我们今天来了十七个北京的居士,有一个是您灌过顶的,有三个是齐志军老师给灌的顶。因为密宗者,就是要三密加持,所谓三密就是,身口意三密加持。所以这个净土宗啊就是密法,打开来见到本性,那就是禅法。事业部,生起次第,圆满次第,这是内三乘。第三个就是无比圆满相应次第,就是阿底亚嘎。禅宗所讲的,开悟见性之后,破初关,再用功保护,破重关。
禅宗的轨迹 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道信圆寂后,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弘忍在此继承和发扬道信禅学,所以,当时称弘忍的禅学为“东山法门”。弘忍门下的弟子很多,见于各种记载的就有25人,而被认为能传其禅法的有11人,这些人分散在全国,各为一方师,聚徒传法,声震朝廷。因此,自达摩传来的禅宗,其真正的发展壮大,可以说始自弘忍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