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

如何积聚福德

如何积聚福德德格有一个小王国,这个皇室的血脉在大约一个世代以前中断了,所以现在已经没有德格皇室的后裔。「福德」的概念是非常广大的。如果你问佛教徒,他们会说这是福德使然;或者他们可能会先说,这是业力的缘故。有个东西我们称之为「共业」,或者「共同的福德」。举例来说,我们不知道我们有何种福德或没有何种福德,所以某一位总统参选人会当选。基本上,任何带你趋近实相的行为或情境,就是「福德」。

虱子学坐禅

虱子学坐禅有一个坐禅的比丘,自己一个人住在繁茂的森林里。但是,比丘也有一点烦恼,就是他身上长了虱子,常常吸他的血,让他不能安心坐禅。不胜其扰的比丘终于和虱子相约:「虱子啊,当我坐禅时,你就不要咬我,暂且歇息一下。如果你愿意,就和我一起打坐吧!」虱子听了比丘的话后,比丘坐禅时便不再咬他。土蚤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没有遵守与虱子的约定,不仅自取灭亡,也连累了虱子。

人生依据三个方向努力

民国初年时,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于终南山住茅蓬修习禅定,农历年的时候,在锅里煮根芋头,一边打坐等候。结果,将锅盖掀开一看,芋头长出七寸的霉,这段期间已经过二十多天;但二十多天对虚云老和尚来说,就像刚把芋头煮下去一般,正应验古德一句话:山中无甲子,人间几千年。人生依据三个方向努力:第一、维持身体健康,就如将车子保养得很好。从这三方面努力,车身健全,燃料充足,电源足够,这部车子就是一部如意车。

远离散乱,方成禅定

远离散乱方成禅定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婆罗门种姓之人,勤学吠陀等一切学问,不久即以智者赞誉而声名远播。此婆罗门不喜散乱之地,他专程前往...歌屋地方,择一寂静地精进苦行、严持禁戒。帝释天正欲赐其悉地,闻言不禁深感满意且赞叹。因此我等当知,真正欲成就禅定,必须远离一切散乱,非如此则不足以成就。

喜求禅定,成办二利

喜求禅定成办二利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嘎西嘎国王手下一大臣,名为查见。愚笨国王嘎西嘎根本不经观察,自此之后便对查见心生不满。若具足禅定境界即可获取神变,以神变即能令众生欢喜,再以佛法则可利益众生。故而对圣者禅定功德,我们理应生信、恭敬。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森林中一精通一切论典、摄受众多弟子之苦行者,他恒喜在树叶丛中坐禅。以其慈悲力感召,所有林中苦行之众均能和睦相处、互不损害。

土蚤学坐禅 不守约自食其果

有一个坐禅的比丘,自己一个人住在繁茂的森林里。从此,土蚤也在比丘的身上居住下来,但它始终很不安分。土蚤虽然肚子不饿,但闻到一丝血肉香味,就忍耐不住,对准比丘的身体狠咬了一口。比丘正专心修习,不料身上一阵刺痒,顿时心生烦恼,马上脱下衣服,丢在地上,由于气候炎热,在太阳底下,虱子跟土蚤就这样被烈日晒干了。土蚤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没有遵守与虱子的约定,不仅自取灭亡,也连累了虱子。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四道行”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笔者就对“四道行”蕴涵的人生哲理略作介绍。四道行中的第二个法则是“随缘行”。

达摩“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达摩“四道行”的人生哲理(安小悦)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练,久之定力必增,慧性也就展示出来。达摩“四道行”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我们为人处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笔者就对“四道行”蕴涵的人生哲理略作介绍。四道行中的第二个法则是“随缘行”。达摩提示的第四个禅法是“称法行”。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三次都被答对,武则天非常高兴,并赞叹她真是一位圣菩萨。由上可知所谓“有神通”的人,不一定是成就圣者,更可能妖魔鬼怪附身而不自知呢!神通是不能离开禅定与智慧而独立存在。三乘圣者之能有六通,比凡夫外道仅有五通,圣者多了一项"漏尽通",便是由于戒定慧的同时修习而可了脱生死。神通是神秘可爱的,如果不能持戒,神通也是无用的。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一个小箱子丶一根木杖以及一双鞋子。两个毗舍阇鬼十分惊愕,他们竟然什么都没得到。这个人又告诉他们说:「我带走让你们争论不休的东西,从今以后你们再也不会为它们争吵了。」故事中的「毗舍阇鬼」,比喻诸魔外道。小箱子比喻布施,在六道轮回中能够享用的财货都由布施而来。诸魔外道争夺箱子,比喻他们在世间的有漏法中强求果报,结果是空无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