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生平简介,著述名录 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毛奇龄与弟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与毛先舒、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毛奇龄70岁时,自撰墓志铭,提出死后“不冠、不履,不易衣服,不接受吊客”。毛奇龄博览群书,经学词章,各擅胜场。毛奇龄一生以辩定诸经为己任,力主治经以原文为主,不掺杂别家述说。毛奇龄认为周敦颐的《太极图》是来自道佛的文献。
郑众的主要成就 郑众是个怎样的人 郑众郑众在经学方面成就颇高,著有《春秋左氏传条例》、《孝经注》等作品,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左氏春秋》中的内容,深受时人追捧。此外,郑众还在外交、军事方面有着不小的贡献。郑众的主要成就>经学方面>郑众十二岁时随父研习《左氏春秋》,他广泛研读经学著作,学识渊博,对于儒学经典几乎无所不晓。>郑众是个怎样的人>马融: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
博而不精成语故事 博而不精成语故事_成语“博而不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博而不精 【拼音】 bóérbùjīng 【解释】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成语故事】 “博而不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常识广博而不精深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
康有为复辟 坚持“虚君共和 ”是康有为参与复辟的主因 康有为早年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儒家学说到佛学、道学 ,再由佛、道之学到西学的曲折过程。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康有为自幼即开始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 1 879年 ,康有为结识张鼎华 (字延秋 ) ,这是康有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之后 ,他“舍弃考据帖括之学”...
经学昌明、极盛的时代――汉朝 汉代是经学昌明、极盛的时代。欲探讨经学,与经学几乎同时存在、甚至在有学理上有牵连的谶纬之学,自然也应该受到关注,尽管它常被斥为虚妄。将这些特定的著作称为“经”,可能始于汉代。>>汉代儒学复兴及经学发展的同时,搜集、整理典籍之热潮弥漫朝野。刘歆为自保而主动申请离京任职,经今、古经之首次论争无结果而罢。东汉初,就是否为古文经《左传》、《费氏易》立博士问题,朝廷再次爆发激烈争论。
汉代的儒学简介:董仲舒的新儒学 董仲舒将感应推广到人和天的精神之间相互感应,并且认为这种感应是吉凶祸福的根本原因,是必须加以密切注意的。董仲舒“大一统”论的中心就在于思想统一,思想要统一于孔子儒学,即要“独尊儒术”。汉代自汉武帝以后,儒学便超出诸子而居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对推动儒学地位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因此就确立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
刘歆简介: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 刘歆,西汉末古文经学派的开创者,目录学家、天文学家。少年时代的刘歆已精通了《诗经》、《尚书》等当时被认为是最古老、最经典的书籍。>>刘歆还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接近正确的交食周期的天文学家。但由于今文经学盛行,古文经学没有立为官学。刘歆为古文经学立为官学作了积极的努力,终于在太学里立了《左氏春秋》、《毛诗》、《周礼》、《古文尚书》4个古文经学博士。
可兰经简介 可兰经简介 《可兰经》(Al-Qur'an,又称《古兰经》), *** 教最神圣的经典,经名原意为「念诵」、「朗读」,《可兰经》另有「辨别」(Furqan)、「经书之母」(Umm al-Kitab)、「指引」(Huda)等别称,有时也会加上「高贵的」(Al-K...
孔颖达简介 唐唐朝时期著名经学家孔颖达生平 孔颖达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使前师之说不致泯灭,后代学者有所钻仰;也由于他的《五经正义》被唐王朝颁为经学的标准解释,从而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过程。他是一个对中国经学具有总结和统一之功的大经学家。
陈澧撰写《科场议》之立场、缘起及用意 陈澧是晚清经学名儒,《科场议》则是他精心结撰并以“议政”之貌示人的重要文章,今人多从科考改良一面考察陈澧撰写此文之旨趣,与其本意不无距离。比勘陈澧已刊、未刊文稿,可证陈澧撰写此文因缘于江浙学术高峰俞樾出题割裂经义一案,且借此深刻辨析“真经学”与“近时经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