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再再明示有愿便得往生 尔时世尊,即如其像,放觉意三昧光明,照彼国土,使四亿人,得见彼土如来世尊,及化生菩萨。这部经和《阿弥陀经》一样,世尊同样劝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段经文,和《阿弥陀经》的经文互相对照,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有愿便生。世尊在《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劝勉有想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想要拜见阿弥陀佛的人,应当要专心一致,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被鬼追 ... 的人 一个被鬼追...的人,跑到寺庙去找一位高僧。那个人坐在寺庙的大殿里,心里非常紧张,因为他不能确定,是不是写满了经文,鬼就真的看不见了。到了夜里,一阵阴风袭来、鬼真的冲人大殿,在殿里绕来绕去,显然,鬼并没有看见他。很快的,鬼就看见他,他也被鬼抓走了。而世间的鬼虽然可怕,内心的紧张却比鬼更可怕。
带业往生否 后闻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的...,才学念佛。近来有大德说,带业往生经中并无记载,不能信,我的心又摇动了。请问佛经上,有没有带业往生的话,拜求开示。众生,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兹所录之钞文,在第十四观经文前。按疏钞此处共四大段,希查第三段钞中。
降伏念头的时间超过一剎那能往生吗? 往生不是这个原因,往生一定要记住,经上告诉我们"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要具足。我们如果心行不善,"信愿行"不会具足,肯定不会具足。具足"信愿行"的人,肯定心行都善良,所以一定能得生。我们常常还有恶念,常常还有恶的行为,那跟"信愿行"完全不相应,这个一定要懂得。
往生的两种障碍:夹杂和放不下 不能往生的因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怀疑,像大经上讲的,不是怀疑自己就是怀疑佛菩萨;第二种就是放不下,放不下就夹杂了,放不下世间法,放不下许许多多的大乘佛法,这麻烦就大。不但现在放不下,死了也放不下。我们读了这一章经文才完全明了要具备什么样的心态,具备哪些条件才决定往生,这非常非常的重要。
佛教故事之现代化与创作技巧(天蕊) 佛教故事之现代化与创作技巧天蕊缘起:当年,佛陀以行脚方式弘法,遇不同根器者以适合之内容而为说法。历来之佛典论述,已有许多高僧大德圆融无碍之作。佛法的现代化,事关佛教传布。主题化佛法意涵广大深远,经中某一个事件,往往涉及一两个以上的意涵。再者,佛教故事的人物、情节及场景多寡,也与篇幅互为关联。结构故事小说的结构设计,无非是为引起阅读期待与持续。
《阿弥陀经》讲记八:信愿是往生正因 《阿弥陀经》讲记八:信愿是往生正因主讲:纯祥法师一、念佛真实行景象参照《佛说无量寿经》,“六方诸佛证诚护念”是阿弥陀佛第十七愿(真实行)和第十八愿(真实信)两愿成就的合说。以往解说对这两段经文重视不够以往解说《阿弥陀经》,多重视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那段经文。经和佛名是佛、法及广略的关系,佛名是人是略,展开就是《佛说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是法是广。
诵《地藏经》,消除业障 醒后把这事告诉了老居士,韩居士指点我:先诵三个月《地藏经》,消除业障,超度冤亲债主,然后再诵《无量寿经》。我想,因为我诵《地藏经》,当口业报来临时,帮我消除了业障,对《地藏经》感恩之极,对地藏菩萨的慈悲加持感恩之极。
生生世世结善缘 从那时候开始,这位长者日日月月持续供给小沙弥基本的生活所需,让他长年无忧无虑。佛陀说到此,就告诉弟子:“当时的小沙弥就是现在的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这则故事,是佛陀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广结善缘;若能生生世世结好缘,就少有障碍,而且能得到众人护持。
观音的女性形象 观音的中国女性形象作者:于君方观音女性形象的产生有几个来源,虽然有些可以在佛经找到根据,但她们却是中国人对佛教理念的改造,更重要的是,它们含有孝道及女性贞洁等中国传统的中心思想。妙善公主妙善公主是目前所有观音女性形象中最著名的,她的故事很可能是用于解说印度密宗千手千眼观音的图像。此书叙述观音如何化身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她修习佛法并拒绝婚嫁,当父王生病时,她牺牲双臂及双眼救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