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辟邪三宝—刚卯、翁仲、司南佩 汉代辟邪三宝—刚卯、翁仲、司南佩玉刚卯、玉翁仲、玉司南佩作为为汉代人们用来辟邪厌胜的流行饰品,统称为辟邪三宝。而目前所见明清伪作翁仲大多为有胡须的老者形态。翁仲死后,铸铜为其像。有学者认为,其上部是司南的部件之一指南勺,中间是汉代常用的配饰“工”字佩,下部为司南部件之一的底盘。人们遂仿司南之形,将实用器转变为佩饰器,琢成顶部有司南形状的小玉佩,随身佩戴,用于辟邪压胜,为司南佩。
[专家点评] 玉司南佩 [专家点评]玉司南佩玉司南佩长3.1、宽2.3、厚1.7厘米。玉料呈青白色,体扁,两面形式相同,即中央略弧凸,中部厚两侧薄。此类玉佩饰,在汉墓中特别是东汉墓中常有所见,惟有的较扁薄,且供系佩的穿孔也略有所别,其名今人以其形式与中文“工”字同而俗称工字形佩,但据文献记述,它在汉代应称“司南佩”。
学术与政治的建构:「 ”四大发明”如何成为国人常识与民族记忆 最近「”四大发明”的事情有点火,朱言的专业是历史学,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四大发明”究竟是怎么回事。「”四大发明”首先是一个概念,是一个话语,是人建构起来的,就像「”四大名著”、「”四大美女”一样。当然,作为科技史中的实体,这几个科技突破是确实存在的,科学史家对其的归纳总结就是概念的建构。首先,我要讲清一个事实。「”四大发明”这个概念的提出者不是中国人,而是洋人,是去今有点远的古洋人!1550年的时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指南针的“始祖”是什么? 指南针是谁发明的?指南针的“始祖”是什么? 指南针是我过伟大的发明,但如果你对它的“身世”稍感兴趣的话,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谜团。长期以来,指南针“族史”上最成问题的是:它的“始祖”究竟是谁?产生于何时?最初样式如何?一起来看看。 我们知道,指南针是根据物理学上的磁学...
磁石在中国古代的应用 自然界存在的具有一定永磁性的强磁体,主要是磁铁矿(Fe3O4),此外还有磁赤铁矿(Υ-Fe2O3)、磁黄铁矿(FeS1+x)和钛磁矿(Feo-Tio2-Fe2O3)等天然矿石。中国古代称它们为“慈石”,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磁石...
指南针明明指北可为什么叫“指南”针? 原因在于,古代中国人指北不用指南针,而用北极星。正因为如此,指南针的“老祖宗”也是制成北斗7星的形状,叫司南。指南针发明以后,又演变成罗盘并应用于航海事业上。北宋朱彧所著《萍洲可谈》一书中,最早记载了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其后,南宋福建路市舶司提举赵汝适在所著《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