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

羊祜

泰始八年羊祜率兵数万迎接举城来降的吴叛将西陵都督步阐,但所部荆州刺史杨肇被吴将陆抗击败。陆抗也无力继续进攻,只能与羊祜相互周旋,各保分界。陆抗死后,羊祜即力请伐吴。咸宁四年春,羊祜病重,入朝洛阳,推荐杜预继任其职,并力陈伐吴之策,不久去世。晋以羊祜生前所献谋略用兵伐吴,两年后,吴平。

轮回故事:晋代名将羊祜 找到前世遗物

在《晋书》中就有几则故事,其中一位主角还是历史名将羊祜。在东吴名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可惜遭到朝中大臣反对。相传羊祜去世之后,南州百姓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痛哭不已。羊祜早年又有一桩奇事,据《晋书·羊祜传》记载——羊祜在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向奶妈讨取一只金环,说是自己以前玩过,现在不知放在哪里。远近居民知道了这件事,也觉得很神奇,都认为李家儿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三辅客带你看西安——蔡文姬与蓝田「上」

蔡文姬作为蓝田著名的历史人物,蔡文姬乃至整个蔡家的历史命运总是牵挂着我的心,特别是《后汉书》记载蔡文姬身世,写蔡家时用了「”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的记载,甚是伤感,蔡家历经后汉、三国乃至西晋,门第显赫;其重要的社会关系更是相当复杂。这些错综复杂的历史人物贯穿于后汉、三国及两晋,传记古涩,不过细读这些从东汉历三国西晋的相关史书,蔡家的后来并不是像《后汉书》上记录的那么凄惨悲凉,后来的《晋书》个别章

晋国能够最终统一三国,离不开这位不打仗只请客吃饭的牛人

从来不打仗,光凭嘴炮,还假仁假义,喜欢一步步蚕食,今天占一点,明天吞一点,反正时间多的是,慢慢熬慢慢磨,这样的将军古往今来估计就只有三国后期的羊祜了吧。而羊祜身上的标签则是战略家,这个名头可比那些冲锋陷战的名将来的更高级、更安全,几乎无性命之忧。

为何西晋建立15年后才灭掉东吴?

司马氏以天下一统为己任,于公元263年出兵灭掉了蜀汉。按照司马昭的设想,灭蜀三年后,即可顺长江东下,灭掉东吴。但是东吴灭亡的时间是在公元280年,此时距离司马炎废魏建晋的公元265年,已过去整整15年了。综合实力远强于吴的晋,为何用了15年才灭吴统一呢?魏蜀吴三分天下。实际上,蜀汉是三国实力最弱的。蜀汉只占据益州一个州,东吴则占据扬州、荆州的大部,交州。东吴的人口差不多有曹魏的一半,230万人(在籍)。

西晋第一儒将,他说了一句中国人都知道的名言

与历朝历代相比,西晋的开国君臣普遍显得低能、贪鄙。不过其中也偶有出类拔萃者,羊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可称得上是西晋的第一儒将。魏晋南北朝时极其讲究出身门第,泰山羊氏是当时数一数二的高门大族。因此,羊祜在很年轻的时候便积累了很好的声誉和人脉资源。关系只是敲门砖,羊祜能做高官,还是凭自己的能力。

以西晋的党争为案例,解析何为「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圆桌历史——独特分析视角,不一样的历史解读「”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不与人争斗,合群但不结党营私。这句话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大意是君子因共同爱好或志向而合群,但不结党谋取私利。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做损人利己的事。本篇,作者试图通过叙述西晋贾充、荀勖的「”奸佞派”与任恺、庾纯、羊祜的「”忠正派”的争斗事迹,将「”文史”相结

蔡邕女儿 蔡邕后人 蔡邕是个怎样的人

蔡邕蔡邕历任郎中、议郎、侍中、左中郎将等职,世称其“蔡中郎”,封爵高阳乡侯,于192年死于狱中。蔡邕女儿蔡邕后人>蔡文姬: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汉末三国时期才女,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文姬归汉”的故事流传至今。>蔡邕是个怎样的人>陆机:彼洪川之方割,岂一等之所堙。②蔡邕之愚,不亡身而不止。

羊祜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东吴名将陆抗谁更厉害?羊陆之交指的是什么?

羊祜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和东吴名将陆抗谁更厉害?羊陆之交指的是什么?  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既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这句话放在魏晋名臣羊祜和东吴名将陆抗之间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他们不是站在对立的立场,那定然是能畅所欲言的知己,而不是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