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

名将羊祜找到前世遗物

在《晋书》中就有几则故事,其中一位主角还是历史名将羊祜。在东吴名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可惜遭到朝中大臣反对。相传羊祜去世之后,南州百姓罢市而哭,江南守边将士痛哭不已。小羊祜的奶妈就把前后经过告诉李家主人,说小羊祜在家里就向她讨取金环,结果没有讨到,于是出门往桑树这边跑,还真被他找到金环。远近居民知道了这件事,也觉得很神奇,都认为李家儿子就是羊祜的前身。

羊祜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为什么死后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呢

而羊祜因为姐姐羊徽瑜是司马师的妻子,所以并没有受到责罚。没多久,羊祜的母亲和长兄羊发相继去世,羊祜便一直在服丧守礼。278年,羊祜染病,请求入朝。返回洛阳,正逢景献皇后羊徽瑜去世,羊祜十分悲痛,病情更加严重,同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羊祜死后,举天皆哀。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时值寒冬,司马炎的泪水流到鬓须上都结成了冰,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持节如故。

三国末期的“诸葛亮”是谁?羊祜无后真的是因为刨了祖坟吗?

羊祜无后真的是因为刨了祖坟吗?>>一、三国末期的“诸葛亮”>羊祜是三国末期的著名将领。而灭吴之战,成全的是羊祜。但需要说明的是,羊祜的“德化”,也是经历惨痛失败后得来的。为此,羊祜还被司马炎处罚了。>皆知,在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百姓都哭得死去活来,那是因诸葛亮治蜀太成功了。由此可见,羊祜在三国末期的地位,该有多高,对司马家的贡献有多大。

羊祜边境攻心战

原来,公元269年,羊祜奉晋武帝之命征讨吴国时,成功地运用了攻心战术。事后,羊祜却隆重地给他们举行葬礼。吴国将领邓香举兵入侵晋朝夏口,一败涂地,给羊祜活捉。>>羊祜这边的人一旦进入吴国领土,却都有特殊的“规矩”。羊祜和手下兵将驰骋在吴、晋边界打猎、游玩,总在晋地活动,从不踏上吴国土地。吴国虽与晋国敌对,却尊称羊祜为“羊公”。

陆抗:东吴最后的良将,一生戎马征程

作为东吴后期的中流砥柱,陆抗可谓是久经战事,此外,他和晋朝名将羊祜的“陆羊之交”也为世人所称道。那么,陆抗戎马征程的一生是怎么样的呢?成年后,陆抗被孙权封为建武校尉,统率其父生前的兵士驻扎在武昌。第二年,陆抗受封立节中郎将,前往柴桑驻防,他治军严谨,使得另一位重臣之后诸葛恪感到惭愧。陆抗在西陵城外筑墙,一方面围困城中的步阐,一方面则阻挡前来支援的晋军。此后,陆抗驻扎西陵,成为了防御晋国的坚实防线。

佛教故事:正史记载轮回实例五岁男童自述前世

在《晋书》中就有两则故事,只能用轮回去解释,一位主人公是西晋名将羊祜,另一位是道教奇人鲍靓。今天这则故事摘自《历史感应统纪》,直接出处是《晋书·艺术传》。鲍靓虽是道教奇人,但其经历却是轮回最佳例证,这一点不因其身份而有改变。鲍靓五岁之时,忽然告诉母亲前世死因。史书记载,鲍靓是汉司徒鲍宣之后,自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好道学。

确有轮回,宿世福报

羊祜,字叔子,世袭的官禄有二千石,到了羊祜是第九世,都以德行清廉而闻名於世。有些将帅献出谲诈的策略,羊祜便以香醇的美酒来敬他,使他喝得说不出话。考查种种历史典籍,固然有百姓为贤良的官吏建庙致祭的情形,至於让敌国军民,停止营业,在街上哭泣的,除了羊祜以外,便没有第二位了。

堕泪碑(羊祜传)

为了灭掉吴国,晋武帝派羊祜以尚书左仆射的身份镇守襄阳,统领荆州一带的事务。这些措施深得民心,羊祜也受到襄阳百姓的爱戴。>与羊祜军队对峙的是东吴镇军大将军陆抗。羊祜每次跟陆抗交战,一定按照约定的日子,决不偷袭,决不布置埋伏。有一次,羊祜行军时经过吴国地界,士兵们割了稻谷充作军粮,羊祜命人计算价值,送绢布偿还。>接任镇守襄阳的杜预看到襄阳军民如此怀念羊祜,便给这块石碑起名为“堕泪碑”。

史书中的转世故事

史书中记载的转世故事>中国正史中关于生来自知前世的最早记载是《晋书》所载东晋人羊祜、鲍靓。奶妈详告以原由,主人悲惋,当然认羊祜为他亡儿的转世了。父母寻访,果得曲阳李氏,“推向,皆符验”,证实确系李氏亡儿转生。叙说前世旧事,一一符验,并从墙中取出前世所藏的金钗。其人归报,赵氏父母以钱为谢,携归,其妻尚未改嫁。当时在座的客人西安张茂参、成都王可庸,各有诗纪其事。

以西晋的党争为案例,解析何为「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圆桌历史——独特分析视角,不一样的历史解读「”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一语出自《论语·卫灵公》篇。意思是,君子不与人争斗,合群但不结党营私。这句话发展到后来,逐渐演变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大意是君子因共同爱好或志向而合群,但不结党谋取私利。小人因私利而结党,做损人利己的事。本篇,作者试图通过叙述西晋贾充、荀勖的「”奸佞派”与任恺、庾纯、羊祜的「”忠正派”的争斗事迹,将「”文史”相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