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鉴定要诀(下) 古陶瓷鉴定要诀(下)六、美如彩霞钧窑瓷钧窑出自河南省禹县神垕镇,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种新的意见,对国内外陶瓷研究者有一定的影响。他认为钧窑兴起于宋,那时宋代北方瓷器有四个主要体系。钧釉,属于我国传统的青瓷体系,它的主要设色剂为氧化亚铁。经高温还原而成。
唐花釉瓷器鉴定 唐花釉瓷器鉴定唐代花釉为钧窑前身,故也习称为“唐钧”、“唐花钧”。故宫博物院藏一件花釉腰鼓,器形硕大,釉色奔放,是国家一级文物。唐代鲁山花釉与禹县花釉十分相似,黄道内乡及耀州窑的差别也不大。新仿花釉与唐花釉鉴定要点如下:唐蓝釉罐1、唐花釉有黑釉蓝斑、褐釉蓝斑和褐釉酱斑及茶叶末釉蓝白斑等多种釉色,蓝斑均是月白色中混杂蓝色,其蓝色当为钛蓝。故牢记唐代花釉各种造型曲线变化,直接便能断其真伪。
耀州窑瓷鉴定要点 耀州窑瓷鉴定要点耀州窑是我国北方颇具代表性的窑场之一。考古发掘证明,唐代耀州窑,已开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瓷窑。耀州窑与全国各地瓷窑一样,生产受到影响。到金代时,虽然耀州窑仍在进行瓷器的烧制,但产量及质量已开始走下坡路。元代耀州窑已经衰落到极点。耀州窑瓷器上所装饰的花纹图案,主要是靠刻划、模印及堆塑等等工艺手段完成。此外,瓷胎的特点也是鉴定的一个重要依据。宋耀州窑青瓷胎骨较薄、胎色深灰。
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 瓷器化妆土的作用与鉴定古代有些窑口的胎土较粗或胎色较深,为了使器物表面平滑白洁和颜色变浅,在胎体上先敷一层细白瓷土,然后施釉烧制,这层白色浆土称化妆土,也称化妆釉和护胎釉。宋元时,北方磁州窑对化妆土的运用非常成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结合造型、釉层、底面等特征,观察并分析化妆土有利于鉴别陶瓷器的真伪。有些古玩商将新仿器物打碎后卖瓷片,更应观察化妆土工艺,鉴别是否后仿。
论“窑系” 论“窑系”一、“窑系”的定义和划分标准“窑系”二字的最初使用,是导因于必须表述那些只能判定出品种类别而无法判明具体窑口归属的器物,而这种事例在研究两宋和金元瓷器时是屡见不鲜的。事实证明,“窑系”说固然有它自身的不完善和疏漏之处,但也有其充分的合理性。“窑系”之说刚好为这种难度较大的判定提供了一个缓冲的余地。
宋代的耀州窑及其青釉瓷 宋代的耀州窑及其青釉瓷公元960年宋王朝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在中国的分裂割据。在宋代的上述著名窑场中,耀州窑是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此地在宋代辖于耀州,故名耀州窑。其产品称为耀州瓷,或名耀瓷。宋代耀州窑制瓷工艺上的这些重大改革,为烧造大量胎细釉精的青瓷提供了先进的科技和工艺基础。宋代以后,耀州窑又继续烧瓷数百年。
五代耀州窑青瓷圈足的修足特点 五代耀州窑青瓷圈足的修足特点创烧于唐初的耀州窑,到五代出现了青瓷的第一个高峰。就釉的美感而言,五代耀州天青釉在当时国内各窑口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术界关于五代耀州青瓷就是柴窑器的研讨还在继续,尚无定论。五代耀州青瓷在其小小的圈足之上有如此丰富微妙的变化,让后人惊叹不已。五代耀州青瓷的挖足,浅挖的圈足则是外墙高而内墙低。
欣赏耀州刻花瓷 欣赏耀州刻花瓷北宋时期除南方的越窑、龙泉窑烧制莹澈如玉的刻划花青瓷之外,在北方陕西耀州窑烧制的刻花青瓷更是以其犀利酣畅、娴熟准确的刀法、疏密得当的构图布局而闻名遐尔,不但畅销于当时,而且珍稀于今世。最近我收藏到的一只北宋耀州窑刻花罐盖就颇为典型。
耀州窑唐三彩 耀州窑唐三彩耀州窑唐三彩作坊和窑炉遗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遗址的中心地带,东距黄堡镇约l公里,南距西安80公里。其中耀州窑唐代三彩器,无论从烧造工艺上还是施釉特点上,都具有浓厚地方特色。唐代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受当时厚葬风气的浸染,使耀州窑唐三彩应运而生。特别是三彩龙头套饰等建筑构件的烧制,标志着耀州窑唐三彩烧制的高度发达。3.耀州窑三彩器以小件器居多,有生活用具、明器和小件玩具。
玉枕纱橱话瓷枕 玉枕纱橱话瓷枕李清照《醉花荫》中有“玉枕纱厨(指纱帐),半夜凉初透”句,今人均考证“玉枕”为宋代青白瓷枕。枕是磁州窑系的特色产品,观台窑址考古发掘时仅各类瓷枕就分为13型,有方形、腰圆形、荷叶形、银锭形等。至明清时,南方烧造瓷枕较少,仅有少量民窑青花枕,珠山御窑厂似乎已不烧造瓷枕。想来瓷枕不及软枕舒适,在上层已不受青睐,但北方民间仍保留喜用瓷枕、石枕等硬质枕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