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 胡适还认为“天人感应”是汉代儒教的根本教义,而这是受墨子“天志”的影响。新文化运动1917年,当时胡适还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石破天惊,引起很大反响。诗人余光中认为“胡适等人在新诗方面的重要性也大半是历史的,不是美学的”。哲学研究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方面,是较早引入西方...以来研究中国学术的。
火花收藏家胡适 火花收藏家胡适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是我国最早的火花收藏家之一。他的火花收藏活动主要是在旅居美国8年期间进行的。美国《生活杂志》的记者到胡适的寓所采访时,看见胡的房中陈列了许多火花,便在发表采访文章时特地在照片上题注:“火花收藏家胡适”。经过这一宣传,引起读者纷纷给胡适寄去形形...的火花;美国的火花收藏家们更踊跃地馈赠了大批火花给他。
胡适的藏书 胡适的藏书胡适不收藏字画、碑帖,也不收藏古玩,对书籍却情有独钟。胡适的藏书中有珍本《金瓶梅》,从不轻易示人。胡适高价购得此书后,专门存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足见他对此书的珍爱。抗战前,胡适的藏书没有登记,没有编目,也没有钤记。北大图书馆至今仍保留着这次分割出去的藏书、文件的目录清单。胡适的藏书和文件,是属于中国文化界的一笔共同的精神财富。
胡适珍本《金瓶梅》从不示人 胡适珍本《金瓶梅》从不示人当时北京琉璃厂有多家古籍书店,店主对哪里有好书、什么人经常购书以及购什么书的信息,掌握得一清二楚。胡适的藏书中有珍本《金瓶梅》,从不轻易示人。胡适高价购得此书后,专门存藏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足见他对此书的珍爱。在北京居住期间,胡适曾先后4次搬家。1948年12月胡适仓促飞离北平,只带走其父年谱的手稿和几篇有关《水经注》的文章。胡适的藏书、文件从此“身首三处”。
林纾其人 其文其画 林纾其人其文其画在“桐城派”后期作家中,有一不懂外文但会翻译的奇才,他一生先后翻译各国小说171种,计270册,被称之为“今世小说界泰斗”、“我国翻译界先驱”,他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小说翻译家林纾。林纾不仅是作家、翻译家兼善,而且书法绘画俱工。由此可见林纾的书画作品在当时是很有市场的。
胡适:8年藏火花5千多枚 胡适:8年藏火花5千多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胡适是我国最早的火花收藏家之一。他的火花收藏主要是在旅居美国8年中进行的,先后共藏有5000多枚。■旅美8年藏火花5000多枚胡适于1938年至1942年出任民国...驻美特命全权大使,其间热衷于收集火花。经过这一宣传,引起读者纷纷给胡适寄去形形...的火花。由于这种“名人效应”,使胡适的火花品种越聚越多,逐渐超过了一般的火花收藏家。
火花收藏 火花收藏钱化佛——火花收藏第一人我国最早的火花收藏家是钱化佛先生,这位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和著名画家,坚持收集火花30年,数量达10万枚。后来,梅先生又将这件珍品转送给另一位戏剧家和火花收藏家马彦祥。季之光——世界火花巨子被誉为扬州第九怪的中国火花大王季之光,历时50余年,收藏了120多个国家的火花12万种、150多万枚,他与日本的吉泽贞一、前苏联的阿萨洛夫,并称为“全球三大火花收藏巨子”。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一个民国文人的自嘲 胡适在《丁在君这个人》这篇文章中写道,在君曾对我说:「”许子将说曹孟德可以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这班人恐怕只可以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罢!”这个自嘲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的,就是民国著名学者丁文江。丁文江可不是饭桶,是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不仅在科学上卓有成就,而且喜欢政治和实业。蔡元培称"精于科学而又长于办事,如在君先生,实为我国现在稀有的人物",胡适评价他为「”最有光彩
蒋梦麟与徐贤乐凄清如许的黄昏恋 蒋梦麟早年在美国曾和胡适一同师从杜威,1917后相继回国,蒋曾任北大校长。看战胜利后蒋进入官场,任行政院长宋子文的秘书,鞍前马后为宋子文效劳。随着宋子文的倒台,蒋梦麟也就做了几年冷板凳。蒋梦麟的夫人陶曾縠与1954年去世。学贯中西的蒋梦麟初次见徐贤乐,便被迷的神魂调倒。徐贤乐,江苏无锡人,生于19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