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现代林散之 草书横幅 [专家点评]现代林散之草书横幅这件草书横幅,纵200、横400厘米,应是林散之一生中最大的作品,在展厅中展出,气势恢宏,十分壮观,观者无不渍渍称赞。林散之自评“老来风格更天真”,八十五岁以后的字“静下来了”,这件草书书于1980年,林散之八十三岁,应是老来天真之作,但还没有完全“静”下来,我们观看这件作品,感到老人自评是十分客观的。
[专家点评] 民国陈三立 行书扇面 [专家点评]民国陈三立行书扇面历史上,常有一个家庭出两位或两位以上有成就的人物,比如羲、献父子,唐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宋“三苏”,元赵孟一门,以及近现代鲁迅兄弟、张大千兄弟等。陈三立有两位杰出的儿子。陈三立是诗人,其诗古崛,好用奇字僻典,被称为同光诗体中“生涩奥衍”派。陈三立亦擅书,为时所重。此行书扇面系纸本,纵56厘米、横21.5厘米。笔者认为陈本立录旧作于北京的可能性较大,故此作属其晚年作品。
[专家点评] 清代 “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 [专家点评]清代“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清代“之璠”款留青山水画竹雕笔筒,高13厘米,口径5厘米。竹肌呈棕红色,留青竹筠呈鸡油黄色。留青技法在唐代已经出现,也称皮雕,属低浮雕范畴,是在竹的表皮上进行雕刻,将雕刻成图案以外的竹皮去掉,露出竹肌为地。“小村流香”画名不俗,非文人、墨客一时雅兴所为,而是久居水乡,深谙水乡之美的人,对水乡的真情赞美。“之璠”款为阳文。
[专家点评] 近现代黄宾虹 篆书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黄宾虹篆书轴这件黄宾虹临金文轴纸本,108×35厘米。在黄宾虹的书法中,算是一件规规矩矩的作品,笔划精细比较均匀,笔笔送到位。黄宾虹是国画大师,亦是书法大家,他认为画法即书法,主张“画源书法,先学书论。笔力上纸,能透纸背,以此作画,必不浮浅”。
[专家点评] 近现代叶浅予 大凉山之舞 [专家点评]近现代叶浅予大凉山之舞叶浅予先生是现代著名画家,最擅舞蹈人物,因叶浅予先生画了大量的速写,能捕捉人物动作的瞬间,将之定格,故人物姿态极有动感,人物鲜活。叶浅予,1907年生,浙江桐庐县人,早年从事漫画创作,作品有《王先生》、《小陈旅京外史》等,1943年访问印度后,开始运用中国画描写现实生活。49年后,主要从事艺术教学和戏剧、舞蹈人物形象为主的国画创作。
[专家点评] 近现代石鲁 家家都在花丛中 [专家点评]近现代石鲁家家都在花丛中石鲁原姓冯,佚名。石鲁是二十世纪中国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石鲁后来“疯”了,在绘画上表现出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是“常人”不可企及的,但这幅画不同,可以看出画家作画时的喜悦心情,线条、色彩都是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题字也规矩,这可能是他中期时一件作品,以至于让人感到“不像”他的作品。
[专家点评] 明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扇面 [专家点评]明董其昌行书五言诗扇面董其昌行书五言诗扇面纸本,纵16.4厘米、横52.6厘米,藏广东省博物馆。董其昌书法早年学颜、虞,中年致力米芾,又追晋人风韵,并参以禅理,故其书风空灵、隽永,被誉为“书家神品”。董其昌松江华亭人。
[专家点评] 北魏 汉白玉佛像莲座 [专家点评]北魏汉白玉佛像莲座这尊北魏太和元年汉白玉佛像莲座为三瓣覆莲式,但各简化为倒盾形,正中突出一条竖棱。但是本佛像的无边廓锯齿状火焰纹背光,扁而宽的半球状肉髻和两掌相叠、掌心向上、左右手大拇指相对跷起的禅定印式,以及通肩右皱式袈裟,都留有犍陀罗的造像风格,是处于犍陀罗艺术向中国本土化造像艺术转化阶段的典型,因而这是北魏早期的一尊玉雕佛像珍品。
[专家点评] 北魏 黄兴造像 [专家点评]北魏黄兴造像这尊北魏皇兴造像为北魏皇兴五年刻造,陕西兴平出土,1953年入藏。造像正面为圆雕交脚弥勒,造像高87厘米,面相丰满,厚唇粗颈,衣纹绵密,早期佛教造像的特征十分明显。该造像是北魏佛像造像艺术主流和中心地区的代表作品。类似作品还有1952年林丛生先生捐献的北魏景明三年刘保生造像。
[专家点评] 清王素 《仕女书法合册》昆仑奴图 [专家点评]清王素《仕女书法合册》昆仑奴图此册为清王素的《仕女书法合册》“昆仑奴图”,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24厘米。唐代大历年间,崔生受命探望一位官员的病情。崔生在家奴昆仑磨勒的帮助下带出红衣女,回到了家。图中一女子坐于案前,一手似支颐,有所期待。而昆仑奴腾云驾雾而至,表现出其身手不凡。王素幼师鲍荠田,后来私淑华嵒,精于人物,尤擅仕女,兼擅花鸟走兽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