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

苏东坡、秦桧、王阳明、龚自珍等的前世均为和尚

到了这一世,五戒投胎成了苏东坡,而明悟就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佛印和尚。照这女子说来,庭坚有此毛病,是有因果的,前世的因,种下今日的果。秦桧之结果令人胆寒而心痛。王阳明一听,有问题啊!王阳明的个性,越听越奇怪,非打开不可,马上给我打开!龚自珍前世亦是每日诵《法华经》的和尚定庵尝自言前身本为天台一老僧。僧卒日,即定庵生日。

大千世界一禅床

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有一天,赵王拜访赵州从谂禅师,禅师躺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赵王就亲自到他的床前看他。可是当苏东坡到达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已等在山门外迎接,苏东坡一见就哈哈大笑:「我就知道你的功夫不及赵州禅师。」佛印禅师也笑说:「昔日赵州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怎知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我们金山是无量相,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

大千世界一禅一床

赵州禅师作为有影响的高僧,他对待客人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赵州禅师一听,立刻下床到门外相迎。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可是今天我佛印与赵州禅师不一样了,你那里能懂得金山寺无量无边庄严的法相,我佛印是把三千大千世界作为我的禅床。从表面来看,我是到山门外来迎接你了,但实际上,我已经把大干世界作为我的禅床了。佛印禅师认为,接待客人的方式因人而异,不可拘泥于一种僵化不变的固定模式。

瓦砾与无上法

苏东坡有一次过济南龙山镇,那里的监税官宋宝国拿出一册王氏所写的《华严经解相》给他看,并对苏东坡说:“这位王公修道已到了极致了。”苏东坡就问宋宝国说:“《华严经》一共有八十卷,王氏怎么只解了一卷呢?”“我不能分辨。”

求天求地,不如求你自己

很多人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得到一个结论:"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伞。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成为观音,大概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自己!自伞自度,自性自度,求人不如求己,除了自己之外,还有谁能做你的依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依靠自己,挖掘自己,发挥自己,自己成就自己。

禅者的境界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自此禅悟后,对佛法自视更高,闻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心中甚为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要试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如何?

苏东坡前世是和尚一念之差来到人间

苏东坡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他自己也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南华寺》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这可能这是前世因缘所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元佑初年,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

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一日,苏东坡与好友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大师,你看我的样子如何?”苏东坡揶揄地说:“像堆牛粪。”佛印听了,并不动气,只是置之一笑。苏东坡回家后,得意地把这事告诉他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听完说:“哥哥,你输了。一个人心里有佛,他看别的东西都是佛。一个人心里装着牛粪,什么东西在他眼中都是牛粪。”

打坐中发现了业力是如何牵引我们投胎的奥秘,三个故事的由来

东坡肉的真正由来!等苏东坡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是一头嗷嗷待哺的小猪。佛印大师入定观察,明白了苏东坡的糊涂事。阿迦曼尊者亲身经历的故事阿迦曼尊者,是泰国一位高僧,这是一个他亲身经历的故事。等老妇人从禅定中出来,她感到极度的不安,因为她知道她的侄女当时已怀孕一个多月了,因此她前来请教阿迦曼尊者,准备听取他的忠告。理论了半天,后来他把打坐中奇怪的境象说了出来,那个人总算勉强放行。

十个禅宗故事,见者必受益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