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简介 书法简介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形成的特有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其欣赏性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公元前后流行到日本等国,至今不衰。 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书法成为一...
李志敏作品赏析 他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 >作品赏析>李志敏的书法探索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李志敏引碑入草作品的大气磅礴之势,得益于魏碑方笔和圆笔的浑然妙用。>李志敏先生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李志敏草书开启了狂草的动力内核,当代书家很少企及。各种斜线的大量使用使其书写节奏、笔势与古今草书家拉开了距离,李志敏是真正体悟到草书境界和旋律者。
书法 甲骨文已出现书法艺术的要素,如整齐美观的观念。小篆自汉代以后虽失去通行价值,但仍为历代专攻的书法艺术品类。唐代亦是楷书鼎盛时期,书法家辈出,初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法家。中唐颜真卿书法在初唐成就的基础上开创新书体,结体以拙为巧,风格雍容大度、宽博雄伟,称为颜体。两人并称“颜筋柳骨”,他们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产生于隶书盛行的汉代,由隶书简率的写法演化而成。
字画遒媚 美女簪花—宋璲的书法 字画遒媚美女簪花—宋璲的书法元至正四年甲申,黄河大水泛滥,决曹州,汴梁、白茅堤、金堤等地,“水势北浸安山、冲越会通河,继续东北流,将危及沿海盐场。曹、濮、济、兖都受灾。”明高宗评宋璲书时说“小宋字画遒媚,如美女簪花”,这一点在他的行书作品中体现最显,《三希堂法帖》有宋璲的《复岳翁书帖》等迹,传世墨迹本有《前日帖》,这些均为行书,宋璲写来均温润沉稳,不激不厉,流露出一派闲雅逸气。
论毛体书法 论毛体书法...对书法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潇洒飘逸,神采飞扬,自成一家,被称为“毛体”,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十大书法家之一。到国内各地考察,也要随身带上书法字帖。“毛体”草书自成一体在延安时期,...时常阅览晋唐法帖,从致柳亚子、杨开智、李淑一、马叙伦等人的信札可以看出他在草书艺术上的风格,然而因为战争环境的限制,传世佳品极少。
张瑞图、傅山行草之比较与书法创新 张瑞图、傅山行草之比较与书法创新艺术发展史是不断创造新形式的历史,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陈淳、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书家,对明初以降渐成时尚的媚妍书风和复古风潮给予了有力反拨。“方直、锐利、劲硬”是张瑞图行草的形式感觉,“圆曲、满密”是傅山草书的形式感觉,“方”与“圆”是这两位书家风格上的有趣对比。起笔圆厚,尾笔露锋,这与张瑞图的起笔尖利形成对比。
草书杂议 草书杂议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敬之法,非草非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笔法、笔画只是汉字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写好草书的关键因素;古人说:楷书见功力,草书显才情。可见写好草书的关键还在于才情,这无疑是对一位书家的更高要求。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中国的绘画,虽可追溯到远古,但对绘画作艺术性的反省,因而作纯艺术性的努力与评价,也和文学、书法一样,还是东汉末年,下逮魏晋时代的事情。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
[名家名品] 字画遒媚 美女簪花—宋璲的书法 [名家名品]字画遒媚美女簪花—宋璲的书法明宋璲敬覆帖明宋璲覆岳翁札明宋璲前日帖元至正四年甲申,黄河大水泛滥,决曹州,汴梁、白茅堤、金堤等地,“水势北浸安山、冲越会通河,继续东北流,将危及沿海盐场。曹、濮、济、兖都受灾。”
[名家名品] 林散之 [名家名品]林散之现代草书联纵105厘米、横28厘米。林散之先生的书法,以“散草”名闻于世。林散之书法的特殊性意义何在?生年不晚而“出世”稍晚的林散之,无愧为回归帖学的巨擘。如果说沈氏诸家发轫于前,不妨说林散之成功于后。及时序至于林散之,八十而草书名天下,却不仅仅可以以一人之成名视之。在古来不多的笔墨精熟而能返生的大家中,应该记上林散之的名字。是因为触及到如何评价林散之草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