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志敏作品赏析 他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著名民法学家,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首任会长。>作品赏析>李志敏的书法探索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岁以前,遍临诸体百家,探求时代书风,以碑入手志图引碑入草,作品雄强朴拙、大墨淋漓,但碑之用笔过露,草之意韵不足,碑草融合未及浑然一体。第二阶段是60到65岁,偏于今草探索,尤重唐草笔意,辅参北碑气象,用笔纵横恣睢,点画生涩老辣,章法贯通意连,颇显癫素风神。第三阶段是65到69岁,致力将碑之笔法和神韵彻底引入狂草之中,兼融“流放姿纵”与“苍茫雄浑”于一体,力求化碑魂于狂草自由之境,开创引碑入草独特书风。纵观现当代书坛,书法境界每五年时间既能风貌大变、上大台阶者寥若晨星,而李志敏先生以书论和书艺兼修、篆隶楷行草五体皆能的坚实根基做到了。>>引碑入草是碑帖结合的一种高级形态,对于书法的走向很有影响。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书法大家李志敏率先倡导并实践引碑入草,其探索为准确把握当代书法发展方向及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书法诸体中,草书与碑学风貌距离最远,最具实践之难度,其实践价值亦最大,故引碑入草应为碑帖结合之高级形态。作为有深厚学养和艺术创造力的书家,李志敏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深刻洞悉这一发展趋向,在汲取前辈书家碑帖结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率先明确提出“引碑入草”的命题,并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和探索,将碑派书法之内核及精神植入草书,使草书从笔法、结体到风貌为之大变。>李志敏引碑入草作品的大气磅礴之势,得益于魏碑方笔和圆笔的浑然妙用。同时以狂草神韵境界为精神内核与之互通互融,亦方亦圆,方圆兼备,流畅中不失劲正之气。他将碑的墨法引到大草之中,厚涩之间现朴拙,酣畅之中出力道,形成浓枯对比更为强烈、线条点画更具张力、视觉感官更具冲击力的墨风特色。他注重“用笔贵约,约而能真”,在“化线为点”的探索中将“点”的运用推向极致,打破以传统点线互补为布局的固定模式。>引碑入草的开创性探索的意义,正在于李志敏的思维里有着明确的取舍原则和强烈的求变思路,即集中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风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同时,他又敢于果断舍弃一些固有的技法原则和要求,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异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流放姿纵”和“苍茫雄浑”的神韵。此外,他的每一幅草书作品都极力寻求变化和差异,这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千篇多面”的特点,但整体上又能体现出凝重粗犷、雄奇厚拙的碑学意蕴。>>任何一种书体和书风从开始萌芽到发展成熟,都需要历经岁月的多重砥砺和洗礼。李志敏作为引碑入草的开创者所进行的探索,为当代书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值得书法理论界认真研究和借鉴。>艺术品鉴>林散之草书为飘逸之美,李志敏草书为苍茫之美,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并称为圣。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两大家之誉。李志敏遍学历代书法大家,倡导“碑帖结合”,“引碑入草”是他的一大贡献。他写草书走“纯草”的路数,很少夹杂行书结体,用笔简、短、枯、利、碎、险,长形的连绵线不多,走的是急碎步,颇类怀素拓片《大草千字文》。但不同的是李志敏的草书更为凌厉,尖利的锐角线迭出,笔线时生“毛刺”,有时感到刺目,带有碑所特有的厚重、骨力和气势。>李志敏先生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草书,历来是连绵线的艺术,而李志敏的草书却是“点”的散步——每个线段都有“缩线变点”的趋势,整体看一幅作品就像是点的舞蹈,故此李志敏的草书可称“散点派”,这在中国草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开创性。>>为了避免点的增多阻碍笔势流动的 ... ,李志敏在使用很少的“字连”基础上更多地依靠字的欹侧(体连)与笔与笔方向上的(势连)遥相承接,来达到个性化的效果。而且许多单字结构有意做到不完整,对比、呼应、补救等在一个字中应该完成的东西常常依靠多个字来集体促成,在这里单字往往是一个传统完整“字”的部件,两字或多字的“字组”才是一个圆满的“字”概念——多字成一字是也。其笔与笔不管连绵还是不连绵都有一股强劲的、集中的力势冲在前面拉引着身后的一串串字,其书大散而具大聚之态。>结字又分两种:一是左高右低型,一是右高左低型,这两种结构也带动了线走向了多维方向,再加上字体的左右倾斜,动感、旋律都被带出来了。这里左高右低型结字与泛常结构不同,字形的左高右低是一方面,高妙处在于整个字中的所有横线条也呈现出左高右低之势,给欣赏者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失重感、跌宕态,正是这种字形与线使李志敏的草书笔势比泛常书多了一个维度,气脉产生了摆动、回旋特征,一行字似乎都被带着旋转起来。欣赏这样的作品会感到一股奇崛之气。于是看他的书法会有难以认读的生疏感,因为他草书结构的形成是个性笔势带动下的结果,而不是结构决定笔势,笔势第一位的结果就是创作中会有足够的精力注目于行笔节奏的把握,笔线的长短、字的造型都要迎合于笔势,点、线、结构被当做书家触摸个性节奏、追索生动律动的材料,而不是目的——这是狂草书以势带形的主要特征。>李志敏草书开启了狂草的动力内核,当代书家很少企及。他的用笔旋律是那么的自然,了无挂碍。各种斜线的大量使用使其书写节奏、笔势与古今草书家拉开了距离,李志敏是真正体悟到草书境界和旋律者。>客观地说,李志敏的草书由于特殊的用笔和结字,造成用笔过于紧张、逼迫、压抑、收束,他的用线与其擅用顿挫笔法的碑书不同,中间没有起伏,是一笔拉过,比如说写一根线,他的用笔就注力于两端,起笔顿,收笔顿,线就是两点的连接,中间猛掣过去,与张瑞图、张海的用笔节奏类似,这样的用笔是特点,但是由于运用的有些过于偏执、果断,也就使其线条的“肉”感、“墨”气略有丧失,有“气促”之感。值得欣喜的是:他的笔势很丰富,比张瑞图丰富一些,一定程度可弥补作品的紧张感。>>如果李先生不是那么早过世的话还会更好的,有时候艺术家前进的步伐被人生的短暂无情地阻止了。但与现当代书家的艺术水准比较,他仍具有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度。他的书法造诣和境界,终会得到中国书法界和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志敏作品赏析 他的草书个性十分强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4.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从中外历史上的文人看 你们认为的所谓「 ”斜杠青年”能有多跨界

    要学习鲁迅先生,永远对青年充满希望,爱接近她们,爱向他们学习。斜杠青年不知道按谁的定义,比如学艺术史、当过策展人、然后写小说、而且研究文艺复兴,还出了书,在美院上课。这应该就是大部分人眼中的斜杠青年了吧。

  7. 宋画遗珍!游丝描笔法和精微墨法,再现了 唐玄宗 的宫廷游乐场面

    《明皇击球图卷》纸本水墨32.1cmx523.2cm辽宁博物馆藏,描绘唐玄宗打马球的场景。位于画面正中的这个人就是李隆基,骑一骏马,神情专注。围在他身边的这些人有的头戴官帽,有的头上插着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争抢着地上的小球。画上无作者款印,后有明傅著、吴干、董其昌、年羹尧的题跋。流传中一直被目为李公麟所作,从画风被判断应是南宋人所画。画面布局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画中人物姿态各异,静中有动,富于变化。

  8.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9. 南宋画僧法常的作品意境深远,深受日本尊崇,宋元时期却饱受诟病

    中国绘画史上的画家里,法常是对日本画坛影响最大、最受日本喜爱与尊崇的一位画家。网络图片南宋的画家里,梁楷和法常都不自觉地受到宋代文人画热潮及一些非文人出身画家的影响。与寺庙的和尚们往来频繁,法常看到梁楷的绘画后,潜移默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圆寂后的法常,元代一些鉴赏家对他的绘画颇有微词。

  10.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随机推荐

  1. 德国和日本是轴心国,为何出售军火建德械师,帮中国抗日?

    但在抗战早期,有部分军队拥有比日军还要精良的装备,毛瑟...,捷克造机枪,马克沁重机枪,37mm战防炮,这都是当时比较优良的装备。

  2. 反裘负刍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ǎnqiúfùchú【解释】反裘:反穿皮衣;负:背;刍:柴草。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出处】《晏子春秋·杂上》:“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例子】【近义词】反裘负薪【相关】百度“反裘负刍”

  3. 小心这些食物吃黑你的皮肤

    在人的表皮基层细胞间,分布著黑色素细胞,它含有的酪氨酸酶可以将酪氨酸氧化成多糖,中间再经过一系列的代谢过程,最后便可生成黑色素。这些食物里都含有感光类物质,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易出现过敏、发炎、色素沉淀等现象。油炸食物吃了不仅容易胖,而且内含的氧化物会加速肌肤的老化,所以应尽量少食。

  4. 年过40的女性,饮食做到两多三少,有助于顺利度过更年期

    除此外还要做好下面的两多三少。所以,四十岁左右的女性,建议适当食用。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四十岁左右的女性也需要保护好自己的胃,建议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粮等纤维食物。建议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少喝,不然很有可能会扰乱分泌。我们需要让她们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如此从饮食和情绪上双重控制,才能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才更有可能会长寿,也才能会衰老的更慢。

  5. 王神爱是东晋著名王羲之的孙女,为什么到头却嫁给智力有问题的皇帝?

    还不知道她是东晋著名王羲之的孙女,却只能嫁给智力有问题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羲之大家都知道,是个写字写诗的异常人才,他最出色的儿子,王献之,很多人也知道。可能就是因为王羲之的名气,王献之和公主结婚了,生下了唯一的女儿,就是王神爱。

  6. 西汉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所创(维持60年)

    文景之治前的西汉背景介绍:楚汉战争过后,刘邦开创大汉王朝,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致使西汉初年社会经济非常贫困。刘邦死后,西汉又是经过一段的动荡,爆发了诸吕之乱,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朱虚侯刘章等宗室大臣共诛诸吕,迎立刘恒为帝,史称为汉文帝,朝政逐步稳定下来。

  7. 梦见鞋子被烧

    周公解梦梦见鞋子被烧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鞋子被烧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带有畋字的成语

    包含有“畋”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焚林而畋——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9. 萧克跟林彪是什么关系?在萧克的眼里,林彪究竟是怎样的人?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萧克与林彪早就相识。萧克说,应该实事求是写,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分明。>回首种种往事,萧克说:我与林彪多次共事,无论在井冈山红四军,还是第四野战军,我自信对他的领导没有不尊重,与他合作也是好的。

  10. [专家点评] 清李鱓 溪山烟雨图

    [专家点评]清李鱓溪山烟雨图此为清李鱓的《溪山烟雨图》,南京博物馆藏。《溪山烟雨图》虽然是他的一件小品,但却能够在小中见大,对后世的画家如吴昌硕与陈师曾都有启发作用。从笔法方面来看,他的用笔完全和他的书法相同,如锥画沙,苍苍芒茫,无论是树石都是一气呵成,力在笔中。皴染得不多,但却能以少胜多神完气足。这种以草书入山水画中,在石涛的画中已经初见端倪。李显然是受到他的启发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