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图、傅山行草之比较与书法创新 张瑞图、傅山行草之比较与书法创新艺术发展史是不断创造新形式的历史,书法艺术也不例外。陈淳、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书家,对明初以降渐成时尚的媚妍书风和复古风潮给予了有力反拨。“方直、锐利、劲硬”是张瑞图行草的形式感觉,“圆曲、满密”是傅山草书的形式感觉,“方”与“圆”是这两位书家风格上的有趣对比。起笔圆厚,尾笔露锋,这与张瑞图的起笔尖利形成对比。
论谢稚柳的书法艺术 谢稚柳先生是以古书画鉴定名重当代,以绘画成就名扬五洲的,书法对他来说,实是余事。对谢稚柳产生重大影响的是钱名山将陈洪绶的书画作品给他临摹,从而启发和坚定了他探索陈洪绶艺术的道路。谢稚柳在书法艺术上有长足进步,是在抗战爆发到重庆任监察院秘书之时,当时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均在这里任职。引起谢稚柳书法艺术突变的是1949年他到上海从事古书画鉴定研究工作开始的。
草书杂议 草书杂议唐人张怀瓘在《书议》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敬之法,非草非行,草又处其中间。无籍因循,情驰神纵,超远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笔法、笔画只是汉字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写好草书的关键因素;古人说:楷书见功力,草书显才情。可见写好草书的关键还在于才情,这无疑是对一位书家的更高要求。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 书与画本属两个系统中国的绘画,虽可追溯到远古,但对绘画作艺术性的反省,因而作纯艺术性的努力与评价,也和文学、书法一样,还是东汉末年,下逮魏晋时代的事情。由这种古代实物的考查,可以明了我国的书与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系统。书与画的线条,虽然要同样的功力;但画的线条,一直在吴道子晚年的“如莼菜条”出现以前,都是匀而细的,有如“春蚕吐丝”的线条,这和书的线条,也是属于两种形态,自然需要用两种技巧。
草书创新:可乎?否乎? 这句义愤填膺的檄言,出自南开大学教授房阑凝近日发表的《草书写法岂容任意变更》,而他讨伐的对象正是当今中国书法界的权威人物——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在文章的最后,他表示希望出版《沈鹏行草千字文》的北京和平出版社立即停止发行此书,以免“谬种流传”对后学者造成严重的贻误。这无疑给了多年来以沈鹏书法作为学习对象的爱好者们当头一棒。
书法的现代精神 书法的现代精神在现代艺术的价值观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表现是体现现代艺术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书法这一文字艺术的形式,最能体现中国文人的艺术才情和文化精神。书法具有的现代精神,还在于书写过程中所表露的形态是受作者情绪控制的,并直接体现了其艺术修养和文化境界。
追逐一场名人围观的盛宴 追逐一场名人围观的盛宴2010年11月20日,是一个诡异的日子。笔者对这两位为草书《平安帖》鉴定专家的辩解,无意追究他们学术上的漏洞,如果这幅作品是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专家出具这样的鉴定结论,无异于一场重大的责任事故。网上参与这场攻击的人士,既有业内藏头露尾不便出面的学术高手,也有草根阶层的质朴、又缺乏证据链条的艺术直觉。这也是一个相对公允的结论,因为当时并不涉及市场的交易。
王羲之名帖:草诀歌 ;(草书必备) 王羲之名帖:草诀歌;(草书必备)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家名品] 傅山与王铎 [名家名品]傅山与王铎明王铎草书临古法帖之二明王铎草书临古法帖之一明王铎行书卷(1)明王铎草书唐诗卷清傅山行书六言诗清傅山草书读传灯清傅山隶书七言律诗四条屏之一清傅山草书屏傅山与王铎傅山这位传奇人物确是一位“畸士”。有人质疑,认为傅山书法与其理论相去甚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傅山的书法精神比王铎更自由、更浪漫、更抒情,表现上也就更自然、更讲究、更难以被普遍认可。
[名家名品] 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 [名家名品]简论何绍基的行草书清何绍基草书论书语清何绍基七言行书对联“且过”清何绍基行书屏“天风”清何绍基八言行书对联“玉堂”在书法作品中,最能体现书法家个性的,莫过于行书和草书。何绍基的行草颇具特色,他不走二王传统的道路,而宗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祭侄稿》、《裴将军诗》和李邕的《麓山寺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