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蒙古族科尔沁部的前世今生(二) 蒙元时期的合撒儿家族与「”齐王”部如上所述,科尔沁部的统治者为成吉思汗长弟拙赤-合撒儿后裔,系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15世纪形成的科尔沁万户来源于蒙元时期的拙赤-合撒儿后裔所属兀鲁思及其属民,故蒙元时期的拙赤-合撒儿及其后裔所属「”齐王”部(爱玛)与科尔沁万户的形成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拙赤-合撒儿为蒙古部也速该巴阿秃儿次子,系成吉思汗长弟,甲申猴年(1164)出生于斡难河畔的迭里温孛勒答黑
蒙古族的智者的故事:巴拉根仓做厨师 蒙古族的智者巴拉跟仓巴拉根仓同情人民疾苦,到处替被侮辱被损害的贫苦牧民伸张正义,把斗争矛头指向凶残暴戾、腐朽没落的僧俗统治者及其意识形态——宗教迷信和封建伦理道德。关于巴拉根仓的故事"风能刮到的地方,人们都知道巴拉根仓的名字。在蒙古地区,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将自己创作的一些故事称作巴拉根仓的故事,因而新故事不断产生,逐渐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庞大的故事群。
盟旗制度 盟旗制度,中国清...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三娘子盟为旗的会盟组织,合数旗而成。盟旗制度使蒙古族人民不能越旗游牧、耕种及往来、婚嫁。1949年后,盟旗制度已彻底废除,仅保留盟旗称谓。盟相当于地区,旗相当于县。
蒙古族喇嘛教_宗教信仰 蒙古族信奉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支。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古族古代最早信仰萨满教。当时信奉喇嘛教的主要是蒙古族中的贵族阶级,民间仍然普遍信仰原始萨满教。明末,格鲁派喇嘛教在内蒙古地区迅速发展,到了清末,内蒙古的喇嘛教寺庙大约有千所,喇嘛教在蒙古民间逐渐广泛传播,从此,在蒙古各地逐渐建造许多寺庙。现在信教的蒙古族群众基本上信仰喇嘛教。清朝中期,内蒙古佛教寺庙约有1800多座;喇嘛人数约有15万人左右。
镇寺佛珠(蒙古族) 镇寺佛珠(蒙古族)相传,郭尔罗斯妙因寺有镇寺佛珠,是乾隆年间老活佛留下的。临撤走之前,陶克陶胡就把他最小的小儿子留在妙因寺出家,交给喇嘛望石嘎照管,以躲避官兵的...害。这一年,洮南府又派了一个...子排长,带了一个排的人马到妙因寺捉拿这个孩子。孩子支支吾吾地把一串佛珠拿给师傅看,望石嘎喇嘛接过佛珠一瞧:“啊,这不是流失多年的妙因寺的镇寺佛珠吗!怎么落到你的手里了?”
妙因寺敖包会(蒙古族) 妙因寺敖包会(蒙古族)作者:丁波在原妙因寺大庙的东北边,有座很大的敖包山。喇嘛们在寺内念完经,就来到敖包山祭敖包。妙因寺的喇嘛有八十余人,他们身披袈裟,头顶鸡冠帽。诵经完毕,敖包会的比赛活动就开始了。最先举行的是蒙古族人最喜爱的摔跤比赛,参加比赛的摔跤手,都是妙因寺周围各村的蒙古族青年,他们都各自搭起一个临时的篷子,做为摔跤手们的休息地。
蒙古族作家、翻译家萧乾在北京逝世 1999年2月11日蒙古族作家、翻译家萧乾在北京逝世1910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蒙古族贫民区里。采访过欧洲战场、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纽伦堡战犯审判。因为翻译易卡生的《培尔.金特》1986年被授予挪威国家勋章。而最让人惊叹的是,在80多岁高龄时,他还与夫人文洁若合作翻译了“最难懂的巨著”爱尔兰小说家乔尹斯的《尤里西斯》,令文坛和世人瞩目、惊叹。
满都海三十岁时嫁给七岁小孩,后来还生了八个子女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蒙古女子,她就曾经二度出嫁,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还嫁给了一个七岁小儿,甚至还为他生儿育女。这样优秀有能力的女子自然不会低嫁,她的父亲就将她嫁给了蒙古大汗,满都海在婚后为大汉生育了两个女儿。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很荒唐的决定,因为当时满都海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只有七岁,年龄差实在过大。在嫁给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以后,满都海对他十分的尽心尽力,还为他生育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