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

[专家点评] 民国江春霖 行书轴

[专家点评]民国江春霖行书轴江春霖,字仲默,一字仲然,号杏村,晚号梅阳山人,福建莆田,光绪二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官至新疆道,兼署辽沈、河南、四川、江南道监察御史。其传世著有《江侍御奏议》、《江春霖文集》等。初观江春霖的这幅书作,脑海中不禁冒出当代海上已故画家唐云的书法来。

[专家点评] 明董其昌 行书五言诗扇面

[专家点评]明董其昌行书五言诗扇面董其昌行书五言诗扇面纸本,纵16.4厘米、横52.6厘米,藏广东省博物馆。董其昌书法早年学颜、虞,中年致力米芾,又追晋人风韵,并参以禅理,故其书风空灵、隽永,被誉为“书家神品”。董其昌松江华亭人。

[专家点评] 清伊秉绶 行书札

[专家点评]清伊秉绶行书札伊秉绶“行书扎”,纸本,86.6×39cm,藏荣宝斋。伊秉绶楷、行书初师刘墉,继学李西涯,后入颜真卿之堂。虽然伊秉绶以隶书最为人称道,然他的行书也很有功力,并自成一家。书风含蓄,笔法圆浑,深得颜书“筋”之三昧。伊秉绶字组似,号墨卿、默庵。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出为惠州知府及扬州知府,以廉吏善政称。

[专家点评] 清王文治 行书七言诗轴

[专家点评]清王文治行书七言诗轴清代刘墉作书喜用浓墨,人称“浓墨宰相”,与之相对应的是“淡墨探花”王文治,亦有称为“淡墨翰林”的。王文治用淡墨,与他的书风和意境有关,他的书法善用侧锋取势,笔势空灵轻捷,提按变化多,属于淡雅清新一路。王文治书名很盛,与翁方纲、刘墉、梁同书齐名。他又精于音律,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王文治字禹卿,号梦楼。此轴纸本,纵124、横38.8厘米。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启功 行书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启功行书轴启功字元白,北京人。他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鉴定家、学者。著有《启功丛稿》、《诗文声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等,曾任全国政协...、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社长。这幅行书轴是典型的启功体书法,似米芾又似董其昌,匀称,而不潦草。

[专家点评] 近现代吴昌硕 行书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吴昌硕行书联近日读陈巨来先生遗作《吴昌硕轶事》,其中写道:“……先外舅又特提出求昌老需作行草书之。殊不知昌老生平从不作行书联者,故第三日写就送来仍为篆书”。吴昌硕从不作行书联不知何据?此帧送王一亭的“风波即大道,尘土有至情”即是行书,另外,《中国书法全集》“吴昌硕卷”中也有数幅行书、行草联。吴昌硕原名俊,又字俊卿,字仓石,后改字昌硕。

[专家点评] 清杨守敬 行书中堂

[专家点评]清杨守敬行书中堂清杨守敬行书中堂轴纸本,纵244厘米、横117厘米,藏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是清末著名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历史地理学家。同治壬戌科举人。光绪六年至十年曾随黎庶昌出使日本,这期间他带去了大量的中国古碑帖,并传授书法技艺,因此他在日本影响极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这件作品用墨较干,得枯拙苍劲之趣。杨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所著《学书迩言》是近代书学名著之一。

[专家点评] 清玄烨 行书五言诗轴

[专家点评]清玄烨行书五言诗轴此轴为清玄烨的“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藏河北省博物馆。玄烨在书法上极力推崇董其昌,并致力于临摹学习,这件作品写的比较文雅,中规中矩,但个别字不甚理想,如“成”字笔划软弱。玄烨号称学董,其实并没有学到董书的真谛。玄烨即康熙皇帝,姓爱新觉罗氏,在位六十一年,庙号圣祖。诗轴后署“驻跸杭州”。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意。

[专家点评] 清笪重光 行书轴

[专家点评]清笪重光行书轴这件是清笪重光的行书轴纸本,纵186.1厘米、横88厘米,藏安徽省博物馆。此轴更多米书意味,用笔流畅迅捷,许多字起笔略重,末笔多呈飞白,笔力遒劲,意态洒脱。书法与姜宸英、汪士鋐、何焯齐名,合称四大家。笪重光字在辛,号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江苏句容人,一作丹徒人。顺治九年进士,官御史,巡按江南。笪氏精鉴赏、工诗文。书画名重一时,书宗苏、米。笪重光并工理论,著有《书筏》、《画筌》。

[专家点评] 近现代白蕉 陶渊明诗行书手卷

[专家点评]近现代白蕉陶渊明诗行书手卷近现代白蕉陶渊明诗行书手卷(局部)此卷为白蕉的“陶渊明诗行书手卷”,纵23厘米、横95厘米,纸本,藏朵云轩。白蕉是现代学习二王书法最著名的一位书家,技法倒在其次,关键是在气韵上白蕉很得前人精髓,这是修养、气质的反映,不是强学可得者。此卷白蕉书写于1950年,年44岁。整卷极具书卷气,不激不励,疏朗有致,是其经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