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

赵执信《山中近咏》行书立轴

赵执信《山中近咏》行书立轴此件书作甚佳,典型的赵孟頫书法风格,笔势精劲,落落大方。题款:山中近咏,书寄端木年世兄正之。端木应该是杨中讷。杨中讷(1649—1719),《两浙輶轩录》卷十一有传云:字端木,号晚研,海盐籍海宁人,雍建子。康熙辛未二甲第一名,授编修,典试河南,...

五代十国时期用的是什么字体?(组图)

秦代定小篆为正式字体,但小篆书写麻烦,所以秦汉时代官吏主要写隶书,到唐代以致后期的五代十国楷书是正式字体,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是行书比较多。接下来就来看看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字是长什么样的。

书法简介

书法简介  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以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形成的特有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也具有其欣赏性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公元前后流行到日本等国,至今不衰。  表现手段  表现手段书法成为一...

晋朝大书法家有哪些?晋朝的书圣是谁?

晋朝大书法家有哪些?晋朝的书圣是谁?  晋代有哪些书法家?  晋代是书法大家辈出的时代,晋人在生活处事上倡导'雅量''品目'艺术上追求中和居淡之美,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 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

赵孟頫书法_赵孟頫个人简介_赵孟頫作品_赵孟頫行书

当时朝廷刚刚设立尚书省,命赵孟起草诏书,颁布天下。朝廷召集百官于刑部,商讨制定刑法。但当时至元钞不能通行,朝廷派尚书刘宣与赵孟一同至江南查办行省丞相贯彻执行钞法不力之罪,左右司官及诸路官均遭鞭打,然而赵孟却不打一人。忽必烈有意让赵孟参与中书省政事,赵孟坚持不肯。他的父亲诬告是同服劳役的人将掀儿杀害。赵孟怀疑其中有冤情,不立即判决。

鲜于枢书法 鲜于枢行书作品

鲜于枢书法>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鲜于枢行书作品>鲜于枢《石鼓歌》是元代书坛巨擘,对后世草书影响至深。

李邕书法 李邕最好的作品

李思训碑李邕的书法学习“二王”,后形成自己的风格。李邕书法>“书如其人”,李邕的书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他的人格的写照。>李邕最好的作品>李邕有自撰自书碑八百通,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数种碑帖,影响最大的要数《李思训碑》和《麓山寺碑》。是李邕书法代表作。>《麓山寺碑》:麓山寺碑唐开元十八年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勒石。碑额有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是最能体现李邕成熟的行书风格的代表作。

泣血而成的“天下第二行书”

唐朝天宝末年,一场“安史之乱”,几乎使这个壮大王朝彻底倾覆。安禄山兵变时,碰到了生平最不测的“硬骨头”――颜氏家眷。在伐罪安禄山的时候,颜杲卿是常山太守,他的第三子、颜真卿的堂侄颜季明,勇敢往返于常山和颜真卿地点的平原郡之间,一再传递新闻。在书法史上,此书被评为“世界第二行书”,仅次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毫无惧色,甚至本身直奔火场而去,反而令李希烈的士兵面色大改,将其拦下。

行书

行书,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行书是由正体字在日常应用中笔划连写或小有变异而形成的,既便于书写,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辨认,所以宜于通行。从汉代起,行书随着正体字的发展,而在体势、笔意上有所变化,成为适应性最强、应用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书体。书法家也多以行书著称,东晋帝王多善行书,书法家中的王羲之为行书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