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京

西安事变时期国际舆论新论

  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撼和关注,也引发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同时,无论是事变之前还是事变之后,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也在极力地争取国际舆论。由于不明真相及自身的国家利益,西安事变时期各国舆论反应总体上是不利于西北地区的,与有关方面的事先期待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欧...

西方评选出世界10大古都:西安勉强上榜,南京北京洛阳全部没资格

不算其他国家,单单只计算我国国内的古都,就有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这八个历史悠久的都城。但是在西方世界评选出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中,他们认为中国的古都里,只有西安勉强算得上一个,而且排名很后,南京、北京、洛阳全部没有资格。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西安在世界十大古都之中可能只能排到第九名,但是在国人眼中,西安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

西安事变时蒋介石明知不会被 ... 为何还写下三份遗嘱

在蒋介石被扣押期间,一度想到了死,一天之内,写了寄其妻宋美龄、两儿蒋经国和蒋纬国与全国国民三份遗嘱。蒋介石写下遗嘱的四个原因人之将死,预先留给后人嘱咐,乃正常现象。但蒋介石明了自己期望的军事讨伐将不能保证自己的性命安全,这是他写下遗嘱的第四个原因。西安事变以和平收场,蒋介石写下的三份遗嘱没有实现。

朱元璋曾考虑迁都西安 为何最终又选择放弃?

公元1391年,建立明朝不久的朱元璋曾派太子朱标去考察西安,也算是有了迁都西安的想法。此后,朱元璋也未提迁都西安的事情。那么,除去不吉利等封建迷信因素,朱元璋放弃西安是还有其他什么考虑吗?开封城也取代了洛阳和西安,成为了帝国内最繁华的城市。开封的崛起见证了中原漕运的最后辉煌>"也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明朝曾一度考虑将未来的王朝首都设在开封。

从西安、南京的钟鼓楼说起,说朱元璋帝国与朱棣帝国的不同走向

朱元璋帝国,朱棣帝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也就是说,北平省,在朱元璋的规划中,成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一道防御地带。朱元璋将朱标以下的诸子,封为诸侯王,分别镇守全国各地。他重建了西安府城,封次子为秦王,镇守陕西。朱标的去世,使得中国的历史走向发生了诡异的转变,不是走向汉唐,而是改为走向满清。乱臣贼子燕王朱棣造反,推翻了儒教治国的朱元璋帝国,建立了军国主义的流氓化的朱棣帝国。

朱元璋曾想迁都西安,为何最终放弃了?皇太子朱标成为关键

为此他派出自己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时任皇太子朱标前去西安勘察地形条件。奈何太子朱标在考察西安之时,却因水土不服、旅途劳顿等因素,最终感染风寒,一病不起。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便将其立为世子,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朱标的意外死亡对朱元璋打击极大,西安也因此成为他心中的不祥之地,从此再未提及迁都之事。因而即便朱标顺利登基称帝,并且迁都西安,明朝此后仍然会因种种因素而重新选定都城。

1935年关中游子返回故乡,一路的见闻一路的感慨

1935年1月,有一位在南京读书的陕西学子返回阔别3年的故乡。这次关中之行,让他看到三年来关中的变化,也听闻了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对陕西时事时政的看法。原文载于《新秦先锋》1935年第2卷第1期他返回南京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将这次经历详细写了出来,发表在了当年的期刊之上。西安火车站1935年抵西安时,天色已晚,为时约在八时左右。西安1935年次晨黎明即起,散步马路,徐徐而前,藉观市面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