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

四战之地危险么?战国七雄的魏国有三块四战之地,看地图一目了然

四战之地,意思被敌人包围,标准的四战之地,有四个不同的敌人。春秋战国列国纷争,很多诸侯国都地处四战之地。韩国夹在魏赵之间,东临郑国,南边是楚国,可以说是四战之地。赵国可以算是两块四战之地,地缘比韩国要差得多。魏国不仅是两块四战之地,还同时面对秦、楚、齐三强,地缘比赵国又更差。拿下中山国之后,魏国的疆域大幅扩大,相当于多了一个诸侯国的领土。

河南的朋友请作答:为什么郑州比「 ”新”郑还晚一千年?

大隋开皇三年,朝廷改荥州为郑州,从此「”郑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名开始出现在史料当中。然而此时新郑已经先于郑州诞生了一千多年,既然新郑出现的时候还没有郑州,那么这个「”新”字从何而来呢?当我们把时光倒退到两千多年以前,映入眼帘的不仅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是一段充斥着宫廷内斗、勾结异族、僭越篡位和王族迁徙的历史。故事要从西周宣王说起,周宣王姓姬名静,国都定于镐京,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附近。其异母弟弟姬友聪明

春秋小霸主郑庄公内乱处理之法,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一篇曾经收录于语文课本中的出自《左传》的有关郑国的历史文献。故事讲述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郑庄公处理弟弟叛乱和解决与母亲亲情矛盾的过程。在郑庄公继位的第一年,母亲就为他的弟弟求取封地,虽然一开始郑庄公拒绝将制邑这个战略要地给他,不过最终还是将一座大城京邑封给了他。郑庄公这时候仍然表示,不用担心。叔段见到郑庄公没有阻挡的意思,于是得寸进尺,直接将附近的两座城收为自己的封地。

从「 ”烽火戏诸侯”看东周初年的势力演变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周朝都城镐京,周幽王被...,西周灭亡,儿子宜臼被尊为周平王,这场历史事件也被作为西周和东周的分界线。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史记》这是我们熟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的故事,整个过程看上去合情合理却又有戏剧性,那么烽火戏诸侯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谣言此委巷小人之谈。骊山一役,由幽王举兵讨申,更无需举烽。

文史宴:西周灭亡后出现两个周天子,互相卖地给诸侯导致王室衰微

文/平沙无垠「”二王并立”乃是两周之交的一件大事,惜乎太史公手头史料不够丰富,致使此事于《史记》失载。然而,《左传》《竹书纪年》(无论今本古本)与新近发现的《清华简·系年》均交代了此事件的许多材料。尤其是《系年》的记载,让我们了解到周平王的东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件,而是历经了三十多年的一个漫长过程。平王派与携王派的互相征战,也是导致王室卑而诸侯起的一大直接原因。毕竟,两派的对立,使得双方不得不以土地

春秋初期强大的卫国为何沦落到三等弱国?

在周王室攻灭商朝后封本家姬姓周文王嫡九子康叔于朝歌为国都建立卫国,一直到春秋初期都是举足轻重的公爵诸侯国,还是最先第一个到达镐京保卫周王室攻打犬戎的诸侯国,到卫武公时期卫国最鼎盛时期。鹤的寿命比人略长,在人类看来,它就是不死的象征,因此卫国人赞誉其为神鸟。赤狄人原计划夺取几座防守松懈的城邑,趁卫国大军开拔之前,将城邑中的财货、女人,转移到太行山上,便是大功告成。

他从周天子身上薅羊毛,建立了强大的诸侯国,是哪个诸侯

从周朝的身上薅羊毛,生生薅出一个郑国。这支部队是周天子用来防备楚国的,在东周时期被楚国消灭。试想一下,戎狄侵犯王都了,而周天子手下能调动的四支部队,居然大部分是戎狄人组成的。周王死后,共和执政期间,西六师彻底被领主贵族瓜分。其中参与瓜分的佼佼者就是郑桓公和郑武公父子。当时他们还不是诸侯,只是京城里面的贵族。到了东周时代,郑武公掌控了东周前期的朝政,继续吞并剩余的东八师部队。

这位开国少将经历的故事,谁看了都会落泪,太感人了

今天介绍的这位开国少将,名叫郑国仲,参军的经历非常传奇,后来发生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郑国仲小时候因为家里穷,父母就把他送到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多少有碗饭吃。学成归来后,郑国仲在家一边种地,一边接裁缝的活儿。来找郑国仲做衣服的都是穷人,郑国仲不忍心收他们的钱,结果生意惨淡,快要关门大吉了。

捏造流言 ... 死孔子六世祖并夺其妻的华督,真的是一个「 ”奸臣”吗

当年,宋宣公没有把国君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一反周礼,选择了旧制「”兄终弟及”,传给了弟弟宋穆公,而宋穆公为了报答哥哥,也没有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公子冯,而是传给了侄子与夷(即后来的宋殇公),并把其托付给了孔父嘉,而公子冯则流亡长居于郑国。自从宋殇公即位后,连年打仗,在位十年,仗就打了十一次,其中攻伐郑国就有三次,这让老百姓们都苦不堪言。一、第一次流言华督是宋国的太宰,以前和公子冯的交情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