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郑伯克段于鄢,这是一篇曾经收录于语文课本中的出自《左传》的有关郑国的历史文献。故事讲述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郑庄公处理弟弟叛乱和解决与母亲亲情矛盾的过程。在郑庄公继位的第一年,母亲就为他的弟弟求取封地,虽然一开始郑庄公拒绝将制邑这个战略要地给他,不过最终还是将一座大城京邑封给了他。郑庄公这时候仍然表示,不用担心。叔段见到郑庄公没有阻挡的意思,于是得寸进尺,直接将附近的两座城收为自己的封地。

郑伯克段于鄢,这是一篇曾经收录于语文课本中的出自《左传》的有关郑国的历史文献。故事讲述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郑庄公处理弟弟叛乱和解决与母亲亲情矛盾的过程。 话说在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在生他的时候,由于是难产,导致了他从小就不受母亲的待见,并且一度母亲怂恿郑庄公的老爸改立他的弟弟段为继承人。在郑庄公继位的第一年,母亲就为他的弟弟求取封地,虽然一开始郑庄公拒绝将制邑这个战略要地给他,不过最终还是将一座大城京邑封给了他。 自从段去了封地京邑之后,其一直不安分,并且不断的扩充城墙的范围和高度,并且在当时的郑国封地制度下,京邑已经超过了它该有的范围,这时候就有大臣提醒了这件事,如果是让这件事发展下去,京邑将成为郑国的祸患。郑庄公表示由于这个是母亲想要的,这个并不会有什么害处。并且在臣下一再劝谏下,郑庄公说出了那句著名的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来宽慰臣下。 后来,叔段又开始命令西边和北边的城市听命于自己。公子吕表示,一国不可二主,如果郑庄公你不想要治理郑国,请提前告知,如果不想要给他,就请提前除去这个祸患,不要让民心生乱。郑庄公这时候仍然表示,不用担心。叔段见到郑庄公没有阻挡的意思,于是得寸进尺,直接将附近的两座城收为自己的封地。子封前来劝谏,郑庄公还是没有行动。 直到叔段开始聚集士兵,整理武器装备,并且将乘车袭击郑都,并且国都内有母亲武姜作为内应,并且会打开城门的时候。郑庄公才表示,现在可以出击了。于是派了子封帅车二百乘进攻京邑,京邑的百姓背弃了叔段,叔段开始逃亡,出奔到卫国的共城,并最终被称为了共叔段。 其实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共叔段和武姜的谋划,其实一直都在郑庄公的掌握之中,从最初的共叔段建城逾制,到后来的吞并城邑,以及武姜作为内应这些事情,郑庄公其实全盘都知道,没有及时将共叔段抓起来,一方面来说是顾忌母亲武姜对于共叔段的溺爱,其实更为深层次的原因,郑庄公对于弟弟的叛乱其实有着全面的了解和掌控,知道其叛逆不得人心,并且郑国也有平叛的实力。 从左传对于郑伯克段于鄢这段故事的评价中,作者其实是对于郑庄公的行为是有些讥讽的意味在里面的,认为郑庄公没有好好的教导自己的弟弟,从而侧面上纵容了共叔段叛乱事件的发生,所以史官在记载评价这件事的时候,就直接表明郑庄公对于弟弟有放纵失教的责任,并且在春秋那个时代,礼仪孝道这种道德观念还是在社会上对于人的评价有着比较高的制约力的。并且从这件事上来说,春秋时代,列国一定程度上已经背弃了周朝的礼制,比如嫡长子制,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定继承人的情况层出不穷,这点从另一个姬姓国家晋国曲沃代翼的成功,就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个时代的周朝礼制一定程度的瓦解。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郑伯克段于鄢这件事,在中国实行两千多年大一统王朝的之后,大部分人肯定会觉得国君镇压国内叛乱有着天然的正义,并且不该在道德礼仪上有着被史家批评的行为,不过大家在看历史的时候,要放在当时的那个礼仪道德,社会观念等等方方面面下去想这件事,其实很多事情就是可以理解。现在网络上很多人对于很多历史上的人物进行翻案和重新解读,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有一些误区解读的,比如很多人说岳飞抗击以前女真族(现在的满族的祖先)建立的金国,现在也是中国的一部分,按理现在民族政策的情况下,就说岳飞就不能算作民族英雄,其实也是一种歪曲的解读。当我们回到南宋的那个历史大框架的情况下,岳飞作为汉族,抗击金国女真族的入侵,其实就是一种民族英雄的表现,怎么拿到现在说不算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看到事情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这样才可能真正的回到历史长河中,领略到历史事件背后的乐趣。 扩展阅读: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22年,这一年西亚亚述人攻占了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王国。这一时期,也正是古希腊文明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以及古罗马的初建年代。
本文标签:郑庄公郑伯克段于鄢历史共叔段郑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