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

[专家点评]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多福多寿图梅瓶

口如盘,颈细而短,肩部丰圆,腹下内收,至底外展。无论青花还是釉里红,呈色俱佳,浓而不艳,雅而不淡,在莹亮、细腻、柔润的白釉地子下更显得高尚而名贵,器形不大不小,摆设与把玩两相宜,且纹饰内涵耐人寻味,是一件不俗的清代雍正民窑精品。

[专家点评] 清嘉庆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锦底开光大缸

[专家点评]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锦底开光大缸清嘉庆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锦底开光大缸(另面)这件清嘉庆青花釉里红锦底开光大缸,口径58厘米,底径42厘米,高53厘米。口沿一周方回纹,莲瓣形开光以灵芝纹相连,且内图案两两对应相同。此缸体形硕大,画法工整,釉面薄,青花发色淡雅,胎质坚硬,不失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釉里红鱼藻纹缸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釉里红鱼藻纹缸清康熙釉里红鱼藻纹缸口径21.8厘米,高17.1厘米。整器具康熙晚期风貌。釉里红呈浓红色,用笔同康熙“五彩青花”相类,以浓淡不一的多种色阶及纹饰间局部留白的虚实对比法,渲染出鱼纹的正与侧、背与腹的层次变化以及水藻的阴阳向背。画面富有立体感,笔墨勾画细腻,加上鱼眼用青花点缀,使四大一小红色之鱼神态灵动鲜活。此缸口沿外折,鼓腹下收至底,属康熙鱼缸之典型造型。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到了元代我国瓷器已有青花瓷器。至今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博物馆中,还保存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如元代初期青花碗的残片。在内沙布尔遗址的调查发掘中,也发现有元代青花瓷等。

纵观乾隆瓷器

纵观乾隆瓷器中国瓷器工艺发展到清代雍正至乾隆早期,无论在瓷业生产的规模上,还是在制瓷技术以及产品的精美程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乾隆丙午”款青花盘为乾隆五十一年官窑产品,可谓乾隆中后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乾隆釉里红瓷器在传世品中占一定比例,纹饰线条有的浅淡或偏暗,但其产品仍能表现出娇妍沉着、敦厚朴实的风格。

【 明代永乐年间的红釉瓷器 】

在中国瓷器唐代就形成了南青北白之说,也就是南方多产青瓷,北方多产白瓷。这也符合南北方民众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南方绿水青山,以水稻为主食,冬天有常绿树木。北方黄土黑土,以麦粟为主食,冬天白雪皑皑,罕见绿叶树木,故喜白色。这个南青北白的色彩喜好,唐宋元时期影响了...几百年。直到明初,这个白釉在永乐时期还非常受宠。

高足杯从一件酒器,变成了价值千万的藏品,你看到了什么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共识,因为酒驾容易导致「”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但是,在古代好像并没有酒驾这个概念,甚至一种名曰高足杯瓷器的发明,正是为了方便酒驾,这是怎么回事呢?元釉里红高足杯故宫博物院馆藏元缠枝菊花纹高足杯13世纪蒙古入主中原,带来了一种新的酒器高足杯。草原人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很多事情他们都会在马背上解决。就拿喝酒这件事来说,由于骑马需要一只手握住缰绳,想要

中华陶瓷发展史(九):创造的魅力—元代陶瓷

元代虽然享国不到百年,其瓷业生产却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创新气象和强大的创造魄力,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景德镇除延续生产宋代的青白瓷外、还创烧了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特别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的烧制成功,使中国制瓷业别开生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揭开了中国瓷史新的灿烂一页。

康熙瓷笔筒的品种与断代

康熙瓷笔筒的品种与断代自公元1661年登上皇位后,直至公元1723年,康熙皇帝君临天下达六十多年之久,由于他重视瓷器的烧制,特别是文房用瓷的烧制,所以文房用瓷在这一时期的烧制数量和工艺水平都到达了历史的最高峰。在康熙时期文房用瓷的烧制中,以笔筒最为出色,在清代陶瓷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康熙一朝时间较长,所以康熙时期的笔筒,各个品种早中晚时期呈现出来的风格变化很大。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

一件特殊装饰的青花瓷器今年3月应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之邀,赴外地协助工作,在一朋友家偶然发现一件清乾隆时期带有青花纹饰的大瓶,感到惊喜。但此类瓷器...起来很费工,因此传世品少,尤其凸雕装饰的大型器,在乾隆以后的官、民窑中都是不多见的。总之此瓶无论造型、纹饰都与清代乾隆时期制瓷风格相同,虽无款识,亦当是乾隆时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