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犍连(神通第一)试听佛音远近 目犍连--神通第一试听佛音远近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僧团中,是最活跃的人物,别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别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目犍连变现神通后,还复本位,世自在王如来就问他道:「尊者!你来到我们的国土,是要试听释迦如来说法的音声的远近吗?」「是的!弟子确实是有如此的用心。」目犍连恭敬顶礼的回答。
目犍连(神通第一)讲说七佛通戒 目犍连--神通第一讲说七佛通戒目犍连尊者的神通,可以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有一次佛陀的弟子们要求佛陀讲说释迦族往昔的本生因缘,佛陀想到这个问题,讲到好的地方难免像是自我宣传,佛陀考虑以后,就叫目犍连代为宣说。目犍连尊者,就是常常为佛陀代座说法的人。
目犍连(神通第一)盂兰盆会的由来 目犍连--神通第一盂兰盆会的由来目犍连尊者用天眼通,能够知道众鬼的罪业报应因缘,他忽然想起他死去的母亲,他运用神通力见到自己的亡母也堕在饿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针缝似的细小,皮骨连结在一起,目犍连见状,孝心油然而生,不禁伤感万分,他即刻用钵盛装了饭菜,藉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亲取饭尚未入口,饭食在手中即化为火炭,不能饮食,目犍连悲号涕泣,不能自己。
佛教故事——大迦叶拈花心传 在佛陀所有弟子中,姓迦叶的有五个人,其中只有摩诃迦叶可以单称为迦叶。有一次,天界之王在灵鹫山上向佛陀敬献金色波罗花,请佛说法,世尊拈花示众,并无所说。那时佛陀住在鹿母讲堂,佛陀召见大迦叶。当时在教团中,年老的大迦叶尊者,和年经的阿难陀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当时,大迦叶的年龄,无疑的已超过百岁。
佛典故事:多闻第一的阿难陀 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佛经中对阿难陀的赞扬很多。这是佛陀成道的第二十二年,佛陀已经五十三岁了,那时佛陀正住在竹林精舍,阿难陀被选为佛陀的侍者。年轻的阿难陀,每天跟随着佛陀,俨然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两国国王于是各自拾取舍利,在自己的国内建造佛塔供奉,一个是在毗舍离城北方的大林重阁讲堂,一个是在王舍城外竹林精舍的旁边,称为阿难尊者半身舍利塔。
薄福善来 (二) 不用说,这是善来的救星到了,他被拉出了粪堆。无奈,由于善来的无福,纵然是多闻而记忆第一的阿难尊者,也把为他留下一半饭食的事给忘了。等到斋罢,阿难尊者才又想起,但已来不及了,这是他初次违背了佛陀的教命,同时也扰恼了一个有情,使他万分的懊悔。善来取了青莲花,回到佛陀的座前,恭敬地把花献上,又依次给所有的比丘献上。
尼弥王的故事 (第二集) 上一集已经讲了尼弥王,勤修愿波罗蜜者故事的序言,即是清清楚楚地比喻了愿波罗蜜即是“坚定”,如一座不会因风吹袭而摇动的山一般,此愿波罗蜜的性质就是“宁死而绝对不变心。”有一次佛陀正在皇宫的芒果园里走着,此芒果园是属于玛咖贴哇王的。佛陀有阿难与许多的僧团们跟随着,他回想到在当地过去的往事后,而微笑,产生了一剎那的光亮。跟随佛陀后面的阿难知道,佛陀因微笑而产生光亮的现象,而向佛陀问起缘故。
尼弥王的故事 (第一集) 身为大生王子勤修精进波罗蜜者,他为了要作买卖而坐货船出海,在海中航行时。今天我们来学习佛陀修波罗蜜重要的另一生,他以生命来修波罗蜜,他身为尼弥王勤而修愿波罗蜜。愿波罗蜜即是坚定不移地行善,最后的结果就是消除了自己的苦与他人的苦。此愿波罗蜜就属于“宁死也不会改变心意”就如接下来要讲的勤修愿波罗蜜者─尼弥王的故事。
薄福善来 (三) 现在的善来,已是佛陀座下罗汉比丘,已是善来尊者;凡夫的习性,总喜欢用凡夫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的事物。善来也能出家,佛教还有什么值得信仰的呢?慈悲的佛陀答应了,但他竟把这任务,交给了善来尊者。证了阿罗汉果的人,多数都有神通,善来尊者就是这样一位理想的人选。从此,再也没有人批评佛教是个愚疑、贫贱的收容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