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迫近 死亡的迫近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第三位修行人鉆入山腹中,想要以这种方式躲避死亡,结果死在山中。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来见佛陀,身上穿的衣服还沾着灰尘,很像刚在外面忙完什么事,没回皇宫换衣服就过来的样子。此处的「死神」,应当以「死亡」来理解。
释迦牟尼佛广传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全知麦彭仁波切着索达吉堪布译《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着。记忆中,每当上师宣说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广行布施、安忍、精进求法等公案时,他老人家总会为这些展示世尊奉献、苦行等感人情怀的精彩故事流出信心的泪水。因神话传说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而本书中所述全是释迦牟尼佛掉血掉泪的真实记录!
小小善根亦不会在轮回中耗尽 小小善根亦不会在轮回中耗尽《华严经》云:“嗟,佛子!何人见闻忆念如来无上正等觉,皆生巨大善根功德,此种功德于此众生修持无上菩提具真实难言之大意义。能助其除障、满愿、去一切诱惑、所求皆得承办、享用所有有为法之安乐,直至取无为法之智、圆满最究竟愿望、得自然本智之果。”
审慎思维恶趣之惨痛、可怕 一功德品——审慎思维恶趣之惨痛、可怕总体说来,以业力感召而轮回于三界中之众生,无有能摆脱三大痛苦、抛开束缚的自由,因而也得不到任何究竟的安乐自在。而在肉体生命消殒之后,个人之业力并不就此终结,随着他所造作的黑业白业,他也必将流转于相应的恶趣善趣。因此,每个稍有智慧之人都应审慎思维恶趣之惨痛、可怕,但可惜的是,能如此思索的人在现世实在是少之又少。
善知识是精进修学的最重要“外缘” 二、故事前段的发生地,《相应部》作「释迦国」,《杂阿含》作王舍城,《增壹阿含》作舍卫城,虽然传说地点分歧,内容也小有差异,但关于尊者阿难认为有善知识相伴是「半梵行者」,受到佛陀指正为「全梵行」的内容,是一致的。
大悲尊者太子以身饲虎 《白莲花论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大悲尊者太子以身饲虎除此而外,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为自他希求无上智、行菩萨道时,所作六度万行实难数计。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马车国王最小太子,名大悲尊者太子。一次有老虎母子俩前来,二虎均饑渴难耐之时,母虎便欲食子。大悲尊者太子见状悲心顿起,便以树枝刺穿自己,以自身鲜血供母虎...舐。以此缘故,大悲尊者太子即刻圆寂。另据史料记载,为利益众生,释迦牟尼佛曾前往兜率天为母说法。
极难行之种种布施 极难行之种种布施释迦牟尼佛因地时曾有一世为商主,因广作布施而致美名远扬。魔王即以此等恐吓言词妄图令商主退失布施心。释迦牟尼佛以前成为威严商主时,对贫穷者等可怜众生非常关心,常将自己所有之一切悉数布施。帝释天劝解他说:“在你自己财富未圆满之前,给别人布施实非正确。你应放弃布施,积极积聚钱财,待有一定财产后再行布施也不为迟。”他将国库财富全部布施,又要求所有属下小国亦应如是广行布施。
腊八粥与佛教故事 在腊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腊八粥”。对于“腊八粥”的来历和传说很多,各地说法不一。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有关纪念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他学经完毕的时候,正是腊月初八日,也就是一般的佛教所说的“释迦牟尼得道日”。我国一些佛教寺庙里熬煮“腊八粥”,就纪念尼连河畔牧牛女子救济释迦牟尼的故事。随着佛教的兴盛,腊八粥也流行到民间。传说“腊八不喝粥,明年会更穷”。
极贤一家——修塔起信 全家证果(一) 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他与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没有孩子。后来,净饭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对悉达多太子预言:太子若在家将成为金轮王;若出家将证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这样,佛陀就把贤者带回了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贤者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父母就把家产作了广大的布施,安排妥后,夫妇二人都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