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

它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宝贤龙子。宝贤龙子知道世尊欲出游王舍城,就又去佛前祈求:“自舍卫城至王舍城其间路途遥远,弟子準备沿途供养佛陀及僧众,祈佛陀开许。”宝贤龙子也是捧着各种鲜花紧随着世尊,沿途以各种甘美饮食供佛及僧,一路吉祥,终于到了王舍城。宝贤龙子再三祈求:“请佛陀及僧众受我三个月的饮食供养。”供养圆满的那一天,宝贤龙子对每位僧人都供养了一些财宝,给世尊供养了无价之妙衣。

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商人携带很多货物準备去他方经商。他们穿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庄,走进了一片森林,这片阴森森的树林中依住着一个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夺取众生的生命、精气,消减他们的威力等,常常作害于众生。时五百商人至诚祈祷着世尊,世尊也观知彼等调化机缘已成熟,便显示神通遥舒右臂,将五百商人及全部货物都拿到舍卫城旁边,剎那间,遣除了夜叉对他们所作的违缘。世尊如是宣说毕。

罗旬逾的报应

佛祖释迦摩尼得知目连的意图后,比决定自己和舍利弗一组,让目连和罗旬逾一组,一齐出去化斋。而罗旬逾已经饿的走不动路,只好停在恒河岸边上休息。这一次,罗旬逾稳稳的接过了托钵。罗旬逾又惊又气,而舍利弗则完全信服了佛祖所说的一切。其实,那个罗旬逾布施泥土的比丘,就是舍利弗的前身。象罗旬逾一样,虽然得了道,也会有报应找上他。哪么,罗旬逾终得报应一事对他来说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

恶口害己

经医生的诊断说是生疮。直到呻号长大成人,仍是日夜哀痛。后来呻号要求佛陀允许他出家做比丘。佛说做人的道理因一点儿小事便恶言相向,互相怨憎,从此成仇人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因怨恨而借机使坏报复的也不是没有。看了这个故事后,不知这些人会不会有些感触,只是因为一时的心气难平,便做出害人也害己的事,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一只大虫——盗用僧物 恒时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外有个不净粪池,池中有个奇形怪状的动物:头是比丘头,身是大虫身。此时,世尊以智慧观知这个大虫应该授记了,借此调化舍卫城的众生因缘也到了。于是佛就作了一个加持使那个粪池的臭味弥漫整个舍卫城,城内所有的人都觉得奇臭无比,追究根底才知道是城外那个大粪池里散发出来的,便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粪池边查其原由。

恶口因果报应

恶口因果报应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佛陀接受后,又把它分施给众僧,令猿猴多得福报。过了不久,猿猴死了,转世为人,生于师质的家中。因为他前世的善因,很快的证了果。佛陀说过以后,比丘又问道:“佛陀!蜜胜的前世,又是什么因缘,才堕生为猿猴呢?”佛陀讲完以后,诸比丘们都知道了,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此,大家再也不敢有戏言和恶口。因为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如何理解不 ... 生戒——净因法师

如何理解不...生戒——净因法师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不会出交通事故,警察也不会找我们的麻烦;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必须遵守一定的生活规则,才能平安、健康、幸福地渡过一生。所以佛陀把“不...生”放在第一位。半月后,佛陀从...中出来,为诸比丘说法,发现比丘明显减少,阿难报告佛陀所发生的...、他...事件后,而制订“不...生”戒。

欢喜见佛,却不欢喜佛开的药

佛教故事之医子喻:欢喜见佛,却不欢喜佛开的药《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之「医子喻」宽运法师从前有一位聪明又有智慧的良医,通达医理,深明药性,善治各种疾病,时常到各地为人治病。以上所说的,都是在《无量寿经》中,佛陀为众生所开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