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灭夏 商汤决心顺乎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并为此做了大量準备。商汤大喜过望,当即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命他为右相。从此以后,商汤根据伊尹的建议,先是广造舆论,历数夏桀骄奢淫逸、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号召那些被夏朝统治的部族部落反叛夏朝,归顺商国;对不听规劝的葛伯族出兵讨伐,予以消灭;对夏朝的羽翼,如韦、顾、昆吾等等,则各个击破,使夏朝孤掌难鸣。
袁安卧雪 袁安年轻时家境十分贫寒。洛阳令命人除雪入内,见袁安僵卧在床,脸上没有一点血色。袁安担任楚郡太守时,楚王英谋反,被牵连者多达数千。袁安到任后,先往狱中调查,理出很多没有罪证的案例,条条列出,准备上奏。袁安的子孙世代昌隆,其子袁京、袁敞都官至司空。袁汤的儿子袁逢位居司空,另一个儿子袁隗则位居太傅。这实在是袁安累积阴德所感。
三公 周代已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以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公。成帝时将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确立起大司马、大司空和丞相鼎足而立的三公制。西汉末虽是三公鼎立,但仍以大司马权力最大。三公各自开府置官属。三公中仍以太尉居首位。曹魏重新恢复三公之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公依然位居极品,且开府置僚佐。
金文 一般所说的“金文”特指先秦时代的。这是先秦金文中的一个特例。1937年罗振玉编印《三代吉金文存》,收铭文4,000多件,印刷精致,没有释文。...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是最大的金文总集。1985年容庚《金文编》修订第4版采用铭文3,902件,收正文2,420字,附录1,352字,共计3,772字。这是今日可见金文的总数,虽不一定准确,也相差不远。
商汤和伊尹的故事 故事读后感 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大臣关龙逄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商汤看到夏桀十分...,决心消灭夏朝。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
中国古文字学家容庚出生 在123年前的今天,1894年9月5日,中国古文字学家容庚出生。网络配图容庚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在幼年时即熟读《说文解字》和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他的成名作为《金文编》。这是继吴大澄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据历代出土的青铜器三千多件的铭文,共收字18000多。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这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流失海外的铜器资料,很有意义。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 (二)红山玉文化---象形文字的原始码中华文明核心之一的象形文字从哪里来的?红山文化的玉文化是红山文化的先祖们集体的智慧而集中反映在原始部落首领惟玉而尊的特权之中。中心等级分明的惟玉而葬说明了4个事实:1、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现一人独尊的等级制度。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传百世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传百世青铜文化是灿烂的中国古代艺术中最早最闪光的亮点,不仅对历史与考古方面的学术研究十分重要,它在铸制工艺、材质特征、文字形制等方面,也具有特殊趣味的鉴赏价值。金文就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时称铜为金,所以称为金文。我们知道商代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西周遗留下来的文字资料,主要是铸于青铜器上的金文,它的可贵之处是,记录了当时发生的史实,记载了大量的重大历史事件。
战国秦汉的殷商记忆:从玄鸟传说到伊尹间夏,复仇与阴谋 根据《史记殷本纪》的记载,商人有个与周人非常类似的始祖神话。商人祖先契与周人祖先后稷一样,也是帝喾的儿子,系母亲简狄吞了玄鸟蛋所生,之后又出任帝舜的司徒,辅佐大禹治水,之后被封于商,赐子姓。虽然与《周本纪》叙述模式基本一致,但世系显得更真实一些,因为从契到汤正好十四代,与夏禹到夏桀相等。不过,通过对《周本纪》的解读,我们可以知道这种世系表同样来自后人的编排,并不能作为实录对待。
战国秦汉的殷商记忆:从商汤灭夏到盘庚迁殷,战争与政变 在伊尹间夏的同时,东方的商国日益壮大。《史记夏本纪》说,夏桀开始也很警惕商汤,将其囚禁于夏台,但后来又放了他。商汤回国以后即开始组织对夏桀的反攻。《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商汤在野外见到猎人四面张网,祈祷说天下的禽兽都撞入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