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的送魂仪式 阿昌族的活袍们在介绍情况时,多数谈及人有三个魂,人死后,魂也分别送往三个不同的地方:一是送往阴曹地府;一是送往埋葬尸体的坟地;一是安置在家里中堂祖先位上。但在阿昌族中比较特殊的是妇女死亡时,除夫家、子女为她举行送魂仪式外。此后,凡阿昌族的媳妇亡故后,娘家后亲必须把她的魂接回超度,待十天、半月,然后由其丈夫或儿子再把她的魂接走供在中堂祖先魂位上。
阿昌族的崇拜对象 阿昌族原始宗教所祟拜的、地位最高的神是创造世界万物的遮帕麻和遮米麻,他们在造天织地的过程中战胜了恶魔,为人类造就了美好的生存世界。阿昌人认为人们只要请出这两位造物主或呼唤一下他们的名字,鬼魂就会送走或自行退去。因此,阿昌族在举行大的庆典“窝罗”节时,要为他们祝福和颂扬他们对人类的功劳。“谷期”,阿昌语,意思是未出嫁的老姑娘。
阿昌族宗教的基本观念 阿昌族的“活袍”,认为人有躯体和灵魂两个实体,二者可以结合,也可以分离;人死是气断了,气断了是无法接起来的,人死是不能再复活的,这是遮帕麻、遮米麻在造天、造地、造人类时就规定了的,也是死者在人世间的食禄、衣禄、寿命已尽的缘故。因此,阿昌族在献家鬼时,先献祖先鬼,把它们送走后,还要专门献送腊匍召。
阿昌族的送魂 阿昌族成年人死亡后,要请活袍为死者送魂,念“姐司袍”(送魂经),念的语言中要请出造天、造地、生育人类的遮帕麻、遮米麻,还要请跟随他们的一些大小兵将。要向死者言明生死的道理,说明有生有死是人世间本来就有的,死是年纪已几十岁了,在人间的食禄已完,气数已尽,千万不能责怪后代子孙。人的生死如太阳、月亮的升起降落。祭献结束,把尸体和与尸体同在的魂送往埋葬地,留在家中的魂安放在供祖先处。
阿昌族的婚礼风俗文化 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婚俗晚上串门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准备晚上闹个够。如果女方同抢亲是阿昌人缔结婚姻的一种古老方式。一对恋人感情笃深以后,按照阿昌族的习惯必须由男子聘媒说亲。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阿昌族火把节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六月二十五。阿昌族的火把节主要内容是围绕献五谷神,祈求五谷丰登。当阿昌族火把节到来时候,本地的居民们将停止一切生产劳作,不论是男女老少,他们都穿起本民族的节日盛装,全部都前往竖大火把的地点,也有人会去本主庙、古戏台,或者在选择好的大青树下,鼓手和乐手们,吹着唢呐,敲着鼓点,一起将大火把扎起来。
阿昌族祭拜土主神 在阿昌聚居地区,多数村寨都供土主神抵,即在村寨附近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用草或瓦盖一间矮小的房子,里面设一摆供品的土台,中间供土主神位,土主的职责是保护牲畜。祭土主,每年大的是两次,腊月三十日午饭前,人们要用牲畜一套,香条纸火去祭献一次,条件好的人家可用猪头和四只猪爪,及一只鸡进行祭祀,祈求在新的一年里人口清吉,六畜兴旺。同时商讨集体放牧大牲畜及保苗等问题。
阿昌族的活袍 活袍是阿昌族的原始宗教师,在阿昌族社会中,他们平时是普通劳动者,只有在宗教活动中才能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活袍中有的所祟拜的祖师中也有道教崇拜对象,但总的说,他们不参加道士做道场,不念佛经,仍然坚传用阿昌族代代相传的原始口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