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龙纹碗(里内)这件青花龙纹碗高7cm、口径16cm、足径6cm。有趣的是,碗外部的双龙姿态相同,只是一个开口,一个闭口。画界有“开口猫,合口龙,言其二难也”之说。此碗外壁的行龙即为一例:虽然口唇紧闭,但形态优美,神采飞扬。

[专家点评] 唐 越窑秘色瓷五瓣葵口盘

[专家点评]唐越窑秘色瓷五瓣葵口盘这件唐代越窑秘色瓷盘,高7cm,口径23.8-24cm,五瓣葵口,斜壁深腹,通体施均匀凝润的青釉;胎质灰白坚密,底外壁有托珠支垫痕。唐懿宗时奉法门寺,由于秘色瓷在制胎施釉及烧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使烧制成型的秘色瓷器似冰类玉,在光线照射下,盘内无中生有,似盛有泉水,清亮明澈,玲珑剔透。恰是古人诗句“巧剜明月染春水”的形象写照。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侧面)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底足)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细部)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花鸟纹盘(足)这件清康熙五彩盘,高3厘米,口径24厘米,平底,浅弧腹,宽沿向外折撇。与其说此盘为生活用品,倒不如说是民间艺术品,之所以流存至今这和它本身辅加的艺术成分密切相关。

[专家点评] 元 红绿彩玉壶春瓶

[专家点评]元红绿彩玉壶春瓶元代釉上彩瓷器极难见到。元代是否生产釉上彩瓷器长久以来不太清楚,但元末明初文献中又有“新烧者足大,素者欠润,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矣”的记载。这件玉壶春瓶,高25厘米,从胎釉、造型到纹饰都具有元代瓷器的特征。红绿彩狮子戏球瓶可以说是一件典型的元代釉上彩瓷器。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底足)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盖)这只元代青花牡丹纹带盖梅瓶,通高48.7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14.1厘米。配以覆杯形盖,中置宝珠钮,盖内中心置空心圆柱形直管,合盖时不易脱落。此梅瓶纹饰多达九层,但却排列有序、主次分明。属元代青花梅瓶之上品。

[专家点评] 明成化 青釉敛口三足水盂

[专家点评]明成化青釉敛口三足水盂成化年间的瓷器质精器美,再加之传世不多,故为鉴藏家所珍爱,明末时即有“成杯一只,值钱十万”之谓。这件青釉敛口三足水盂即是这次发掘的成果。不过宋代官窑胎土为紫金土,其“紫口铁足”为流釉后出现含铁量较高的胎土本色,而成化器胎土为含铁量较低的灰白胎,其“紫口铁足”是人为效果。

[专家点评] 明嘉靖 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

[专家点评]明嘉靖景德镇窑青花团花狮纹带盖梅瓶这件明嘉靖青花团狮纹盖瓶,口径2.2厘米,底径6.4厘米,通高18厘米。器内满釉,器底无釉,底釉青中泛白,盖内与器底均有螺旋纹。盖外壁为缠枝花卉,器物颈部与肩部有三道弦纹,腹部绘三组狮子,张口瞪目,尾巴摇摆,上下各为三朵云纹,好似在云海中翻腾。腹下部有二道弦纹,在弦纹下绘三组折枝梅花。青花色泽浓艳,青中泛紫,略晕散,绘法为单线勾勒,一笔平涂,接痕明显。

[专家点评] 明万历 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

[专家点评]明万历景德镇窑青花树鸟纹罐.这件青花树鸟纹罐高18.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18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此罐的口、颈部残损较甚。腹部接胎痕明显可见,胎釉结合处火石红呈橘黄色,釉面青亮。这件青花树鸟纹罐的可贵之处,首先是其独特的造型,腹径大于高度,矮胖却不显笨拙,无意中多了几分沉稳。其次,这种器型、纹饰的青花罐十分珍稀,它那繁而不杂、密而不乱的树鸟图主题纹饰,更表现出同万历五彩一样的艺术特色。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窑酱釉描金三系壶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窑酱釉描金三系壶这件清乾隆款酱釉描金三系壶高13.5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10厘米。通体施酱釉,并以金彩绘纹饰。底满釉,中心阳文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6字款,并留有3个细小的支钉痕。这件三系壶,造型古雅,渗透出浓浓的书卷气。酱色釉又名紫金釉,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清顺治、康熙时期,乾隆时在酱釉地上描金,形成仿古铜器的釉色,又称仿古铜釉,可谓将酱釉的美发挥到极至。

[专家点评] 北宋 汝窑粉青釉茶盏托

[专家点评]北宋汝窑粉青釉茶盏托这件汝瓷粉青釉茶盏托盘径17.6厘米,足径12.4厘米,盏托径5.8厘米,通高4.8厘米。通体作盘式,盘心饰一莲花瓣组成的盏托凸起,下有喇叭形圈足。器表满饰粉青釉,底心露胎无釉,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此件为传世御用汝瓷中所未见,...讲究,工艺精细,釉层匀净,开片密布,釉色粉青,莲花装饰,造型大方,美观实用,实为汝窑御用器之上等佳品。宝丰清凉寺汝官窑址发掘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