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双圈官窑款,此盘胎骨细腻,釉水莹亮,青花沉着亮丽,分水层次丰富自然,纹饰经典高雅,形制硕大,精工细作,非皇家难有这般神韵。实为康熙时期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专家点评] 清道光 景德镇官窑黄釉折腰碗 敞口,折腰,圈足。全器外部满施黄釉,仅足端无釉。釉呈金黄色,釉色均匀,局部有深色斑点。器内及圈足内施白釉,釉质细腻。圈足内为印章方款“大清道光年制”,青花发色淡雅,书写规整,是清代道光年官窑器。
[专家点评] 明洪武 景德镇窑青花螺纹碗 [专家点评]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螺纹碗另面另面侧面侧面里内底部足此碗撇口,弧腹,圈足,足底无釉露胎,内底见有刮釉一周素胎叠烧痕迹;外腹壁绘饰飘带旋涡球状纹饰,笔法劲健流畅,挥洒自然;青花色泽蓝中闪灰;内外釉面光泽含蓄,开较大纹片,老旧气息明显;胎骨较疏松,胎釉交界处溢出火石红,是明代初期洪武时期制品。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楼阁纹八角盘 [专家点评]清乾隆景德镇窑青花山水楼阁纹八角盘底部细部足此八边八倭角长方形盘,造型工艺、纹饰风格时代特征明显;釉水白中闪青,活润亮泽;青花呈色浓郁沉着,“鲤鱼跳龙门”、“海屋添寿”纹饰笔法熟练;所见胎骨致密,老化痕迹自然;是清代乾隆前后时期制品。多外贸出口,近年回流较多。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火照”,又称“火标”、“试片”、“试样”或“试火板”,俗称“照子”。武昌青山瓷窑遗址发掘出土的“火照”,据初步整理统计:完整、基本完整及残缺者有百余片,分别出自不同地层及不同炉段(窑位)。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 河南古代陶瓷的科技成就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陶器的出现已有8000年的历史,它对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现就河南陶器的出现,商代原始瓷的创烧,北齐白瓷的诞生,隋唐瓷业的勃兴及其宋元时期瓷业的繁荣若干问题论述如下,以就教于诸方家。据测定,河南巩县窑,唐代白瓷釉所含的Fe2O3为0.57%,比宋代定窑白瓷釉的0.96%还低,这是值得重视。
唐代陶瓷器的生产和对外输出 由此可见,唐代陶瓷手工业生产,在全国是达到相当普及的程度,尽管当时陶器和瓷器的生产是分成两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可以这样说,到了唐代,中国陶瓷器的生产,已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唐代陶瓷器的对外输出唐代以来,我国与海外诸国的海上交通日益频繁。
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 古外销陶瓷研究的几个问题我国陶瓷的发明及其对外传播和输出远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远古祖先在长期劳动生产实践中就发明了陶器,并且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就。我国古外销陶瓷研究工作的回顾自五十年代以来,或者还可追溯到更早的一些时候,我国古陶瓷和古外销陶瓷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是韩槐准先生二十五年来对我国古外销陶瓷搜集和研究的结晶。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 福建安溪青花瓷器青花瓷器,以独具的幽倩情趣博得国内外人们的珍视和喜爱。为此,本文试对地方民窑的安溪青花进行探讨,就教于诸位同行。安溪境内瓷土矿藏量大,分布区广;林木茂盛,燃料充足;交通畅达,便利行销。安溪青花窑多建筑在临近河流,树木茂盛,开采瓷矿方便的山地上,就近取材,就地烧造。安溪青花瓷就是在阶级窑中用还原焰烧成的。(二)装饰题材广泛,形式多变,因器施绘,技法巧妙是安溪青花装饰艺术上的突出特点。
古陶瓷鉴定要诀 上 古陶瓷鉴定要诀上一、古陶瓷鉴定四大要决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它是我国历代文化的结晶。喜爱古陶瓷艺术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鉴定的人却为数不多。因为,古陶瓷鉴定是一门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但是,鉴定时这几方面都不要偏废,如果仅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三)从各朝代陶瓷的造型去判断陶瓷鉴定,造型是一个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