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

  “火照”,又称“火标”、“试片”、“试样”或“试火板”,俗称“照子”。顾名思义,它是窑炉内火候、温度的“照子”或标样试片。由于陶瓷制品(坯件)装入窑室后即时封闭窑门焙烧,因此窑炉外窑工匠师看不见炉内器物坯件的烧成情况,对炉温、火候难以掌握,器物坯体生、熟难度,于是窑匠在长期烧窑的实践中,发明、创造了这种既简易有效、又科学实用的测试窑具-“火照”。它相当于现代烧窑用的测温三角锥和测温仪器。

  我国瓷窑及瓷器产品的历史悠久,从商代的原始瓷起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若以东汉时期烧制的真正瓷器计算,也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古代瓷窑遗址分布神州大地,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在中国已发现有几千处古代瓷窑遗址。在唐、宋时期,我国瓷器手工业得到空前的发展,官窑辈出,民窑林立,并烧制出各种各样精致的瓷器产品,这都与“火照”的发明、创造和使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火照”虽小,却在瓷器烧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予以深入分折探讨。切不可低估其在瓷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功绩。但是,以住人们对它的研究确实不够,甚至不屑一提,故有关“火照”的出土情况、 ... 、造型、胎釉及其功能等等,在已发表的古窑址调查、发掘报告中,或是在古陶瓷专题论文里几乎没提到它,既未作详细记叙,也没有专著论述。有的虽然记述却嫌简略,而更多的却是片言只语,或仅廖廖数字记录其名称,这现象颇令人失望。也许人们对它的妙用不太了解,或许以为火照这种小东西无关大局,无多大研究价值,不必小题大做,以免影响报告、论文的质量。或许还有其它什么缘故?但是笔者仅从武昌县青山Y1、Y2两座宋代龙窑发掘出土的一批“火照”中,发现“火照”出自不同层位、不同炉段(窑位),并由不同的坯体器物切割而成,并且代表不同的型制、胎质和釉色。另外,纵观其它窑口出土的“火照”,发现其形制、胎釉等皆与武昌青山窑的“火照”存在着许多异同点,且其内涵十分丰富,不是研究者想象的那样简单或无关紧要。根据上述现象,笔者深受启迪,由此而写此拙文以求教于方家。

  武昌青山瓷窑遗址发掘出土的“火照”,据初步整理统计:完整、基本完整及残缺者有百余片,分别出自不同地层及不同炉段(窑位)。它利用上釉后而残损的不同瓷器坯体的关键部份(指器物的口沿及腹片)切割而成。其形状可分为梯形、多边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四种:

  Ⅰ.梯形“火照”7件(片)利用破损的瓷碗、盘和瓜棱执壶之类的坯体口沿切割成“回”形的试片,一般保留口沿的一边为上端,且稍宽,与其相对应的腹壁为下端,略窄,两边斜直下收,形似倒置的梯形,中间或偏上端的中部挖一圆形小孔或一椭圆形小孔;带口沿的上端有釉,另外三边均留有切割的痕迹、无釉;胎青灰、灰白、灰褐、青灰泛黄等多种,胎质致密,有的夹有少许杂质;釉呈青绿、青灰或淡青灰等色;试片大小各异,厚薄不匀,有的长4.7、上宽3.7、下宽2.9、胎厚0.2-0.25、孔径1.1厘米(标本WTQY1④-140);有的长4.5、宽3.5-2.7、胎厚0.2-0.4、孔径1-1.3厘米(标本WTQY2T67·②:38);有的长4.1、宽3.2-2.4,胎厚0.2-0.3、孔径1厘米(标本WTQY2T61·①:85);还有长3.7、宽3-2、胎厚0.3、孔径0.8厘米(标本WTQY2T61·①:86);另有一件长5.5、宽4.3-1.9、胎厚0.15-0.3、孔径0.9厘米,该试片左下角略残缺,但较特殊,在其右上角和下端中部各刻划有“×”符号,可能是记数符号(标本WTQY2T61·②:35)。此外,尚有用瓜棱执壶破损坯体腹部切割成梯形火照,胎灰白,青绿釉泛黄,残片3.3、上宽4.2、胎厚0.25-0.4、孔径0.9(标本WTQY2T77·②:53)。最大一件长7.2、宽3.9-2.5、胎厚0.2-0.35、孔径1.1厘米(标本89WTQY1④·138)。

  Ⅱ.多边形火照1件,用破损的瓜棱执壶腹部切割、改做而成,近似五边形。胎灰白,釉呈青绿色泛黄,最大边长3.2、短边长1.1、胎厚0.4、孔径1.2-1.4厘米(标本WTQY2T70·②:109)。

  Ⅲ.长方形火照1件,利用破损碗坯切割,改做成长方形试片,其胎质灰白,上下边平行,左右边对称,长5.6、宽2.2、胎厚0.2-0.4、孔径1.0厘米(标本WTQY2T120②:281)。

  N.不规则形火照1件。系用破损的瓜棱执壶坯体腹部切割、改做而成,形状不规则,有的近圆形,有的近“八卦”状,胎灰褐、致密,有少许杂质,釉色呈青绿泛黄,周边有切割痕迹,断面无釉,有一裂缝,其长、宽各4.6厘米左右,胎厚0.4-0.45、孔径1.5厘米(标本WTQY2T84·②:108)。

  综上所述,武昌县青山窑火照的主要特征为:一、利用该窑口制造的相对应的已上釉却破损的器物坯体(如碗、执壶)切割改做而成,并与该类器物同时装进窑内,置于相应的炉段(“火照”一般放在窑眼内的窑床上)焙烧。这一现象反映出窑膛内火候不一,器物也是根据受温的强弱来置位的,这已被窑膛内出土的产品所证实。如武昌青山窑Y1炉膛内遗留的残壶片(此窑中这类器物为大),就是出自火候较高的窑部位。二、火照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发现的“火照”有梯形、多边形、长边形和不规则几种。它们因形制不同,以示区别;因厚薄不一,以示受温高低。三、火照的胎质、釉色和纹饰,与用来切割、改成的同类器物相同。武昌青山窑址第1、2号窑的火照,其胎质坚密,以青灰色为主,也有灰白、灰褐色与青绿色等,施青釉和青白釉,有细开片纹饰及部分素面,此现象的出现有可能是自身瓷胎的成份含量不同,受温不一,胎、釉热胀冷缩的系数不同等因素所致。四、武昌县青山瓷窑出土的大量火照,证明当时窑工匠师具有较高的烧造技术水平和掌握火候、炉温、控制火焰,测检瓷器玻化的能力,从中可了解到当时瓷业生产的繁荣景象。五、武昌青山瓷窑有部分“火照”刻有符号,推测是作为区别不同类别的目的记数符号。六、武昌青山瓷窑是五代末至北宋早、中期的民窑,该窑口出土的火照,以实物证明我国在这一时期已普遍使用“火照”,并用其价验窑炉内温度、器物烧成情况和瓷器玻化的程度。由此看来,“火照”的发明,还应比该窑的时代为早。以往在烧窑的过程中,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匠师毕竟人数有限,这样一来,会直接影响到瓷窑手工业的发展。自从发明和使用火照后,陶瓷业的面貌大为改观。纵观我国陶瓷历史,特别是在唐以后、北宋时期瓷业迅速发展,官窑扩展,民窑兴盛各窑口的瓷器产品精巧非凡,就如百花争艳,把我国瓷业生产推向新的高峰。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还是景德镇窑或各地民窑,其产品造型、胎釉至纹饰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与火照的推广、普及密切相关。因为使用火照测定、检验窑炉内的火候和温度高低、器物玻化程度、烧生或烧熟的情况是较准确的,所以借助于“火照”后只要有一定烧窑经验的窑工即可独立承担烧窑任务,从而扩大了烧窑工匠的队伍,促进瓷业大发展。当时窑工们利用破损器物坯体切割,改做成一定形状的试片,然后与器物坯件一块装入窑室内焙烧,一般置于“火眼”下的窑床平放或竖插在匣钵内的沙中,当窑炉烧到一定的时间、温度,也即“窑事将毕,器不可度”之时,窑匠们就用铁钩从“火眼”(或叫“窑眼”)伸进炉内,把火照钩出来观察、测定、检验,看瓷器是否烧熟。“若坯片孔内皆熟,则窑渐陶成,然后可歇火。”烧一窑炉瓷器需要观测、检验多次。每次仅取一片“火照”进行观测,以便决定能否停歇火,当“火照”坯片、孔内断面已瓷化、烧熟,则一窑瓷器遂烧成,可立即停火;不过“火照”属一次性的使用物。宋代各地窑口在烧窑过程中都普遍使用火照,不仅北方磁州窑使用,东南沿海的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皆使用,闻名遐迩的景德镇湖田窑同样使用“火照”,广东潮州笔架山窑也使用“试样”。汝窑同样使用火照,长江中游的湖北武昌青山窑同样使用火照,就在古蜀地的彭县瓷峰窑也使用白瓷“火标”,重庆涂山窑还使用“弯头三角锥”(详见附表)。“火照”普及使用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生产力进步的标志。上述列举的部分窑口分布于东、西、南、北、中各地,分属白瓷、青瓷和青白瓷三大瓷系,既有官窑,也有民窑,即有北方馒头窑,也有南方“龙窑”,可见火照使用之广,作用之大。“火照”以其科学、简易不拘于条件限制而实效著称于世,延续使用千余年而不衰,直到现在,有些地区民间烧窑时仍采用这种观察办法。达到检测的目的。用这个“小不点”东西却能解决在窑外无法观察,而要准确掌握窑炉内瓷器烧成与否的难题。为我国瓷业迅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火照”刚问世之时,既无测温计,也无测试炉温的仪器,更不可能有现代先进的遥测式温度仪。因此,古代检验窑炉内瓷器瓷化和烧成情况全靠这些不显眼的“火照”,它关系到每一窑瓷产品质量的优劣和经济效益的好坏。

  部分瓷窑出土火照对照表

  瓷窑名称             火 照 形 状 特 点          时 代

  江苏宜兴涧潈窑 从该窑产品坯体上切割下来的弧形泥条,

         估计是被置于窑内与产品同时焙烧的“试样”。     唐代中、晚期

  四川

  彭县瓷峰窑   用碗壁分切成几块长方形,三方断面无釉,中挖一圆孔,

        系白瓷“火标”(即火照)。              五代至北宋初

  湖北

  武昌县青山瓷窑 以破损的碗盏、盘和执壶等坯体切割、改做而成,

         有梯形(最多)、多边形、不规则形与长方形(少量),

         中挖一圆或椭圆形。             五代至北宋早、中期

  河北

  磁州观台窑 用器物坯体切割成梯形“试片”,中间挖一圆孔。    北宋

  河南汝窑     以器物坯体切割成“三角形”试片,上宽下窄,上端

        穿孔(圆孔)、有釉,下部无釉;还有试火棒,上端

        有釉,下端无釉。                 北宋

  广东

  潮州笔架山窑  用器物坯体切割成“三角形”(注:应为“梯形”或

        “四边形”),影青釉与青釉,试片中有一圆孔。    北宋

  浙江

  龙泉山头窑  以碗胎制成多边形,中间挖一圆孔,施青釉或用整碗在

       其腹壁中间挖两个圆孔,以此做为试火碗。        北宋(中晚期)

  福建省

  德化盖德碗坪崙窑 用碗胎制成“梯形”或“多边形”(四边形)试

         片(火标),上宽上窄,上端穿孔,挂青灰釉或

         白釉泛黄;还有环形火标,断面呈方形,影青釉。   北宋晚期至南宋

  四 川

  重庆涂山窑 弯头测温锥前端似锥状,后端呈弯头形。有的全

         无釉,有的前端有釉。               北宋至南宋末

  “火照”是何时发明使用呢?对此我国古陶瓷界众说绘纭,有的说宋代开始发明使用“火照”,有的认为金、元时期才使用火照,有的说北宋时发明和使用火照,还有的认为唐代就已经发明了火照。笔者以唐代始发明并使用火照为是。主要根据是古窑址的考古发掘资料。据周世荣先生证实:唐代长沙窑出土了“火照”。笔者还请教蒋忠义、杜葆仁两位先生,他们一致肯定陕西唐代耀州窑出土过“火照”。不过以往两处窑品调查、发掘简报均未记述。另外,从已公布的古窑址考古材料中也可得到确证,如江苏宜兴涧潈窑出土的“试样”(即“火照”)实物(见上表),报告云“出土一些从产品坯体上切割下来的弧形泥条,估计是被置于窑内与产品同时焙烧的”试样(即火照)。该窑的时代系唐代中、晚期。可见,至迟到唐代中期已经发明了“火照”,并应用于陶瓷生产中,而两宋时期是“火照”推广、普及的鼎盛时代,金、元、明、清各朝,火照仍广为使用,经久不衰。直到近、现代,由于测温仪器的发明和应用,“火照”才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逐渐退出陶瓷窑业舞台。

  随着中国古陶瓷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研究,必将有更多的古窑址或新窑口重见天日,也必然有更多的陶瓷产品问世,而更早的“火照”也可能破土而出,我们期待着早于唐中期的“火照”实物和资料的问世。到那时,我们将乐于再来修正发明火照的年代结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湖北武昌县青山瓷窑“火照”及相关问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7.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8.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9.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10.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随机推荐

  1. 朝圣文殊:到了五台山,连小孩子也不能轻视

    没多久,看到有一条像是苍龙的东西,在云雾间出现,露出半个身子。吕太尉这时候真是惊骇莫名,过了些时,天气变得稍为晴朗了,往外望去,看见一个皮肤漆黑头发披散的童子,从脚到肩都缠着蒲草,...着右臂膀,手里拿着梵经箧,向着太尉开口问道:“请问这位官员,您到底看到了些什么?害怕成这个样子呢?”

  2. 清王朝的"吸血鬼"——内务府

    《紫禁城的黄昏》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一本「”目击身经”实录,不仅书写了溥仪从少年到青年的身世,也勾连了中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这本书的评注插图版,下文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出版方授权发布。头戴「”头品顶戴”的庄士敦内务府的庞大组织我在前几章里已经说到在1919年初入紫禁城以及后来若干年中所闻所见的事情了。这一章专谈中华民国与清室所订的「”优待条件”所收的恶果。

  3. 苏联著名的军事将领布柳赫尔 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自己人的手里

    布柳赫尔是苏联著名的军事将领,首批授衔的红军5大元帅之一,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的首位获得者。在蒋介石的压力下,接替布柳赫尔工作的季山嘉等苏联顾问被召回国。布柳赫尔随总司令部开赴前线,与蒋介石同在一辆卡车上指挥作战。布柳赫尔对这些荒唐的指控坚决予以否认,并当面揭穿了被迫前来对质的所谓“证人”的谎言。>由于布柳赫尔在苏联国内和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官方始终没有公布逮捕布柳赫尔的消息。

  4. 诸葛亮,周瑜与郭嘉究竟谁厉害?诸葛亮是最弱的!

    诸葛亮是最弱的!>一、诸葛亮>从正史上看,诸葛亮功绩是:治西蜀、平南蛮及七出祁山。>>无可否认,诸葛亮是旷世奇才,其行政能力更是上上之才,但论武功,诸葛亮就似乎只有平南蛮这一项壮举。>>所以笔者看来,诸葛亮可说是行政奇才,优秀军事家。>>所以,笔者认为郭嘉最强,周瑜次之,诸葛亮再次之。

  5. 唯美心累的心语说说大全-感人的情话

    直奔目的地的人生是单调而繁忙的,因为只为一个目标活着。频频回头的人生是痛苦的,因为既放不下过去,又错过了当下。同情怜悯只能治标,鼓励信任才能治本!年轻的时候,不把自己交给一个老男人,是因为早早地看到了他们眼里的疲惫和无奈,觉得他们会吸掉自己青春的热情。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相对的,没有十全十美。

  6. 戴维·贝蒂简介

    职业:英国舰队上将国籍:英国为什么出名:比蒂在1916年的日德兰战役中指挥了第一战列巡洋舰中队,据报道,在战斗中,两艘血腥战舰在半小时内爆炸后,他曾说“我们今天的血腥战舰似乎出了问题”。人们还记得他总是以一种欢快的角度戴着帽子。德国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再也没有出海。

  7. 一些烧心药可能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根据美国中风协会的说法,缺血性中风是最常见的中风类型。总体而言,服用PPIs的人与不服用PPIs的人相比,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增加了21%。然而,药物的剂量至关重要,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最低剂量时,中风风险的增加只是轻微的,或者根本没有增加,这取决于具体的药物,研究表明,在最高剂量时,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要大得多。而那些每天服用40毫克以上的PPI奥美拉唑的患者中风风险增加了40%。

  8. 步步惊心的经典语录 原来爱你和放弃你一样的不容易

    爱新觉罗胤离别与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习惯了,也就不再悲怆。爱新觉罗胤是我的终究是我的,我终归是一个过客,你始终不爱我,注定我和你就是什么都不会发生。爱新觉罗胤祥不是每个擦肩而过的人都会相识,也不是每个相识的人都会让人牵挂。爱新觉罗胤有一个声音再也不能的在耳边响起,有一双手再也握不住那手心的温度与舒适。只是再多的思念和牵挂也换不回拥有你的日子。原来爱你和放弃你一样的不容易。

  9. 恶人往生事例

    恶人往生事例张善和唐,张善和,...牛为业。僧至,谕之曰:“《观经》中说临终恶相现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决定往生,理实如是。观“赖有此耳”之一言,其于称佛灭罪之语,盖信入骨髓矣。前后两娶,生二子。往生品位,必过于二人矣。净土之不遗恶人,无惑也。古之恶人以此为药,今之恶人执此成病。

  10. 【林塘】的意思是什么?【林塘】是什么意思?

    南朝·梁·刘孝绰《侍宴饯庾于陵应诏》诗:「是日青春献,林塘多秀色。」唐·骆宾王《萤火赋》:「林塘改夏,云物迎秋。」明·梁辰鱼《浣纱记行成》:「满目西风木叶黄,秋来杀气遍林塘。」林塘的拼音líntáng林塘是什么意思林塘líntáng树林池塘。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