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

[专家点评] 元 湖田窑枢俯釉印花“福禄”铭碟

过去人们称它为“枢府釉”或“枢府器”,是元代的官窑器,这是不确切的。根据《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介绍,元代生产卵白釉器的窑场有两处,一处在南河南岸的刘家坞,另一处在北岸。据叶佩兰先生所著《元代瓷器》介绍,目前存世带有“福禄”铭文的卵白釉器仅存四件,三件在国内,一件在日本。

[专家点评] 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另面)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里内)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底足)南宋龙泉窑青釉菊瓣茶盏(足)南宋是浙江龙泉青瓷鼎盛时期。经由考古发掘资料对照文献考证,南宋时龙泉地区确有烧制御用瓷器,也就是黑胎龙泉。这部份黑胎龙泉器,过去称为龙泉仿官窑,现在应该可以正式命名为龙泉官窑了。

[专家点评] 汉代黑陶罐

[专家点评]汉代黑陶罐汉黑陶罐(口沿)汉黑陶罐(底足)广口、短颈、溜肩、敛腹、平底、黑胎、无釉。肩上对称饰六个凸状钉,应为简单的辅首。汉代是陶器和瓷器并存的时代。汉代陶器产地大多在中原地区,亦有一些地方性的小窖口生产“另类”的陶器,该罐即是一例。这些瓷片的出土显示出历史上广州就是一个中外文化,贸易交流的热点,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专家点评] 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

经空白期过渡,至成化朝风格为之一变:造型整体趋向于小巧纤细,青花淡雅飘逸。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与成化皇帝本人的女性化倾向有相当大的关系。这件明成化青花松鼠葡萄纹绳耳三足炉是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一位会员收藏的。炉面配有两只扭绳式炉耳,使其于平常之中凸现变化。釉面晶莹温润,肥而不腻。青花发色淡雅清丽。请特别注意葡萄藤幼芽的画法,在明代纹饰中只有成化朝的葡萄芽是这样画的。

清代景德镇窑茶碗在结构上的精妙之处

清代景德镇窑茶碗在结构上的精妙之处清代饮茶风尚与明代无异,饮茶主要用盏、壶之类,除此之外,盖碗也是清代茶具的一大特色。清代景德镇窑大量生产带托盖碗,品种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单色釉等。如这件清代景德镇窑冬青釉带托盖碗(图2),高11.2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5.4厘米。镇江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清代景德镇窑白地粉彩人物纹带托盖碗(图4),通高9.7厘米,盏口径12厘米,足径4.3厘米。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

怎么鉴别石湾窑瓷器和钧窑瓷器由于石湾窑以仿钧窑着称,其器物与钧窑产品外观较相似,但在实质上有很大不同。从胎质看,钧窑为瓷胎;广窑为陶胎。从施釉技法上看,钧窑器物一次性施釉,釉中带有红斑色及蟹爪纹;广窑器物则先施底釉,后施面釉,底釉多为铁锈色,颜色深厚且有兔毛纹,釉色不及钧釉光润。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几多异国风情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常见于外销瓷上的欧洲式图样有几大类。

建盏 瓷坛“黑牡丹”

建盏瓷坛“黑牡丹”建窑的历史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孰不知,这种被誉为瓷坛珍宝“黑牡丹”的建盏,迄今仍被日本人视为国宝,仍然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消费者和陶瓷收藏家的眼球。黑瓷,即称黑釉瓷。《茶录》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盏贵为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建窑是中国宋代名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网上展馆] 明代宣德瓷器鉴赏

[网上展馆]明代宣德瓷器鉴赏明宣德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口径10厘米。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白龙纹盘高6.5厘米,口径40.7厘米,底径30厘米。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说法。宣德青花可谓青花之冠。

[网上展馆] 明代弘治瓷器鉴赏

[网上展馆]明代弘治瓷器鉴赏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携琴访友纹罐通高14.3厘米,口径6.2厘米,底径6.6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树石栏杆纹碟高3.5cm口径15cm底径7.5cm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松鹿纹盘高3厘米,口径16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白釉三足鼓式炉高6厘米,口径8.7厘米。明弘治景德镇窑蓝地白花麒麟盖罐到了明代弘治年间,瓷器的发展继续延续成化的特点,不过也有自己的风格。